印尼小说网

49.《佛法修学概要》001-004集研讨【2 / 3】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佛力(加持力)【提起佛号】:一个是提取佛号,关于佛号的加持力;

(1)专注力

(2)相续为。

祖师传承—a业障深重、求出无门;b本愿广大、必定救拔;c无常将至、早做准备

2、心力(主导力)【心理建设】:

第二个是心力,心灵的开创力,也叫主导力。可见师父是从两方面明确我们的学习纲要,净土与依法观照的结合,这就是我们修学的重点内容。一个就是要提起符号,一个就是我们的思想改造,或者说是我们的心灵的建设。

(1)安住力——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不迷不取不动;

(2)调伏力——调伏业力、调伏妄想——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站在本来没有罪业的角度、站在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

(3)引导力——导归净土、成就佛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那么在心灵建设方面,主要有三个重点,一个是要培养我们的安住力,就是建立空正见,培养我们的安住力。第二个是以出离心的建立来培养我们的调伏力。第三是以菩提心来培养我们的引导力,培养我们趋于净土,成就佛道。那么这三种力最根本的是安住力,也就是空正见的确定。我们要体悟到我们的佛性是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为动摇,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

我们要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面对烦恼,站在本来没有罪意的角度来忏悔罪意,站在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聊生死,要从本质清净,本自具足的一念心性上提起佛号,调和我们的烦恼,忏悔我们的罪意,引导我们导归净土。所以从净土教观学苑的修学纲要,我们的修行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心力来引导福利,以佛力来加持心力,通过两者的结合来成就我们的佛道。

所以这是从修学纲要来谈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一个就是怎样提取符号,让我们的符号有力量。第二个是怎样培养我们的三力,来加强我们心灵的主导力。

(二)果地功德——摆脱妄想、业力干扰;感应道交、往生净土。

二、六大课程

《唯识学概要》——调伏

《天台教观岗宗》——融宗归净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导读》——引导

《楞严经修学法要》——安住

我们从网络班开设的六大课程,来说明我们学习的内容。这次网络班共开设六个课程,一个就是我们这学期所要学习的《佛法修学概要》、第二是《唯识学概要》、第三是《天台教观纲宗》、第四是《佛说阿弥陀经导读》、第五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导读》、最后一个是《楞严经修学法要》。

那么这六大课程的开设也是为了培养我们的空正见,我们的出离心,我们的菩提心。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安住力,调和力和引导力。比如说楞严经,我们知道有句话叫开悟的楞严,楞严经可以让我们明心见性、悟性真常、了惑虚妄、知真本有、达妄本空,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他是我们破妄显真,辨别邪正,建立正见的极为重要的经典,被历代祖师推崇备至。

再比如《唯识学》,是从我们凡夫的角度开启我们的心识活动,引导我们转识成智,引导我们转染成净,转凡心成圣心,在调伏引导方面功效卓著,再如《天台教观纲宗》是历代祖师慈悲心切,将甚深广泛的佛法条理化、简单化、生活化,提出判教的轨则,让我们能全面了解佛陀的一代时教,只要抓住一个核心思想,你一念明了的心,以天台这个系统的操作,你就知道怎么修学,不但可以自立,你也可以用这个系统来引导别人修学。再如《佛说阿弥陀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更是让我们了解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阿弥陀佛在愿力广大,激发我们顺从本愿,一心皈命,通身靠倒,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这六大课程我们能够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掌握佛法的精华,帮助我们建立生命的正见,升起如法的观照,坚定弥陀的皈依,成就临终的正念。六大课程同样是围绕佛力于心力,培养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这个课程的大纲的。

这是我们从网络班开设的六大课程,让我明确我们学哪些内容。

三、《佛法修学概要》——基础篇——四大主题

然后第三个角度,我们是从佛法修学概要来看学习的内容,如果说六大课程是奠定我们一个学佛基础的话,那么佛法修学概要就是基础中的基础,它以前言、正文、结却三大部分,删繁取要、概括大纲,为我们描绘出学法的路线图,它的作用就像个地图,为我们指明方向,有路径。

1、理观(心理…)

(1)发心篇(设定目标);

(2)正见篇(智慧观照)——解门;

2、事修(历练…)——修行篇(付诸行动)——行门;

3、证果(三乘…)——证果篇(证入果位)——果地功德

—— 【因地修学】

我们看佛法修学概要的正文部分,师父从道前基础的理观、发心篇、正见篇进入到事修的修行篇,提出五乘的解脱法门,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并结归一佛乘,最后再到正果篇,开选三乘果德,这个四大主题讲述的就是我们修学的次第;发心篇就是设定目标;正见篇就是智慧的观照;这些都属于理观部分,也是我们的道前基础心灵建设,修行篇就是事修,我们要历练身心,消融习气,正果篇就是我们要通过修行可以证得的果位。当然作为大乘的修行者,我们要以成就佛果度化众生成佛为目标,而不是呆在画城二层的果位而停滞不前,更不能满足于追求人天的果报。如同师父说的,把摩尼宝珠换成几个弹射,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佛法学概要》如同地图,层层递进,次第井然,对初学者掌握这张地图,就对修行的方向了然于胸,也可随时判断自己到了哪个阶段,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那么对那些久学进步不大的佛法学院概要,又像一个检修的手册,让我们对照检查我们到底哪出的问题,是发心不够,还是发心有偏,还是知见不正,还是修行不够等等,这样可帮助我们查漏纠偏,调整航向。因此佛法修学概要很重要,它是地基,基础不牢,终会塌陷。它是导航,不安导航容易出偏,它是次弟,促带修习,就会苦而无功。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不能因为它是基础课程而不加重视,殊不知覆盖风险,而是涵盖甚深微妙的法义,贯穿修学全过程,需要我们倍加重视。

我们下面从第四个角度,今天研讨的1~4讲,看看这部分所讲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其实包括四块。第一块是序言,师你在净土教观官学苑开学典礼的开示。第二是解释标题,解释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修学、什么是概要,这部分我们重点要掌握的是关于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法的这样的概念。第三块是教祖略史,这一部分主要是讲的是八相成道,展示佛陀乘愿再来,示现为凡夫身,如何修行成就佛道、度化众生的。透过这八项提示了安乐道,解脱道,到菩提道,给我们展示了佛陀成佛的过程。这个八相成道,佛陀以他的慈悲示现给我们无比的信心,坚定我们成佛的信愿。我们要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已志,追随佛陀的足迹,从安乐道提升到解脱道,从解脱道提升到菩提道,像佛陀一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四、主要教义

第四是主要教义,这一部分主要教义部分我们留到下一次再研讨。那么刚才我们从四个角度跟大家分享了关于我们课程的学习的内容。

那么从这个课程的学习内容,我们可以注意如下的几点,一个是因地与果地的关系问题。《楞严经》说,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因此我们要注重修行的因地的发心与见地,楞严经告诉我们,若于因地,以生命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所以我们要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这个不生灭心就是指的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它远离对待、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是我们的安住处,以此当做根本所需的正因,才能切入不生灭的果觉。也就是说要有一心三观,以空观来破除烦恼,成就般若德,以假观来破除业障,成就解脱德,以中观来破除报障,成就法身德,这样在因地叫三观,在果地成就三德,因果相随胜。所以我们要重视因地的发心与见地的正确,这样才可以达到究竟的佛果。

第二个是在理观与事修的次序上面,我们要理观为先,大乘佛法有八万四个法门,但是可以把它归纳成两个重点,一个是理观,一个就是事修。所谓理观它就是一种内心智慧的观照,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内善根,事是修呢是一种外在的法门的修学,是一种外在的助缘。师父说过从大乘佛法修学的因缘观角度来说,我们是先有理观才有事修,因为理观在经典上判作是我们因地的发心,它是一个种子,如果这个种子是错误的,我们就很难创造出一个正确的结果出来。

所以师父告诫我们,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是没有资格来修学法门的,似乎特别强调智慧的关照,一定要有一个道前基础。就是说我们在开始修行之前,要先调整心态,理观的智慧就是调整端正我们的心态。

我们要建立三种心态,培养三种力量,第一个,对过去的观察,找到我们生命的原点,让我们把心安住下来,这个是安住力。第二个,对于你今生眼前的观察,知道人生是无常的,慢慢淡化对今生快乐果报的追求,而把重点放在积集资粮,而不是享受人生。我们要培养一个超离心,来调伏一些烦恼调伏一些妄想。第三个,对未来的观察,你将往哪里去?这个就是要我们发起菩提心,这个实际上是一种引导力,引导我们趋于菩提的。

所以通过理观的智慧,能够让我们摆脱过去,开创未来,把握现在的因缘,以这种心态来修学,所有的善法都变成是成佛的资粮,我们就有资格来谈修行了,就是开始所谓的乘信起修,开始积集资粮,所以我们要重视道前基础,发心和正见篇的学习思维,透过智慧的观照,以空正见安住心性,以出离心调伏烦恼,忏罪集资,通过发菩提心引导我们的生命趋向净土,趋向菩提,这个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也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大纲。

这个是我们讲的关于理观与事修的次序。我们要以理观为主,要为先要重视智慧的观照。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第三个,佛力与心力的关系。我们要建立一种概念,以心力来引导佛力,以佛力来加持心力。因为心力是主导,我们这一念心性应该以一念心性来提起称性起修,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样才能使佛号有根,有力量,才能帮助我们调伏无始劫来的业力,调伏颠倒妄想。引导我们达到临终的正念,与弥陀感应道交成就圣果。

所以我们刚才是透过我们课程学习的内容,提出了这样的三组的概念。关于因地与果地,理观与事修、心力与佛力,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我们修学的内容。为什么要注重因地的发心?为什么要重视理观?为什么要重视心力的主导?让我们以正知正见来指导修行,掌握修行的要诀,找到修行的捷径,这个是我们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主题。我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那么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就能够从浩瀚如海的佛经当中找到一些主要的课程,来帮助我们契入佛法,来学习佛法。

第三个问题:怎么学?介绍学习方法

答:从两个方面跟大家交流,一个是心态的准备,第二是方法。

一、心态 :惜缘感恩心、恭敬心、持久心。

1、惜缘感恩心(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惜缘感恩);

佛陀示现,我们娑婆世界,示现它的成道过程。这一切我们都要深怀感恩。如果没有佛陀的慈悲应化人间,没有佛陀的讲经说法,我们不可能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不可能找到生命的解脱之路,我们会依然在黑暗中彷徨,在轮回中挣扎,无有出期求出无门。

我们对佛陀要有无尽的感恩之心。我们的历代祖师续佛慧命,住持佛法,洪范三界、代代相传。我们的师父悲心广大,智慧深远,解行并重,弘法不倦,把甚深佛法传授我等,救拔我们。没有祖师和师父们的悲心传承,弘传妙法,我们何由能够听闻佛陀无上甚深微妙法,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我们每天都念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是多么殊胜难得的因缘。还有所有在幕后为弘法默默付出的学院的学长们,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也没有机会在网络上学习佛法,所以我们怎能不怀有无尽的感恩之心,珍惜之心,又怎能不好好的发心学习?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惜缘,感恩之心,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感恩佛陀,感恩历代祖师,感恩师父,感恩所有学长的付出。

2、恭敬心(我慢高山、不留法水、一分恭敬、一分利益);

古德云一切功德皆从恭敬中求,如常不轻菩萨,之所以能够快速成就无上菩提的种种功德,皆因利及中恒修恭敬人若等法。印光大师开始说,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功德,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功德,更说明修学佛法需要从恭敬中求,因为我慢高山不流法水。如果我们没有恭敬心,法水难以流入我们的心田,更谈不上受用。假如这样的话,就如同是深入深山,空手而归,森林大海望洋兴叹,却不能保善法为,岂不可惜?曾经的不少的师父说过,诵读经典要如对佛面,研读祖师论著要如名思念,要有这份恭敬心,才能够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这个是我们谈的恭敬心,一切功德皆从恭敬中求,对父母僧三宝,对众生,我们都要有一种恭敬之心。

3、持久心(水清石穿、贵在持久、具足刚骨、正见不移)。

师父说过正常情况,修行是要用水滴石的修学,暴风雨时的修学,可以在生命当中安排几个阶段,冲一下可以,如忏悔的白日加行时,但是不能当常法,你千万不要把修行修到自己内心,产生严重的反弹,你后来就一辈子不想修行,师父说你这个叫做不知善巧,因此我们平常的修学一定要注意,要安排在你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我们都知道滴水长流则能穿石,这就是日积月累的功夫。所以我们修学也要发扬水滴穿水的精神,以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保持一份持久性,这对学法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在学法心态上面,我们要具足惜缘感恩心,恭敬心和持久性。

二、方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