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关于学习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讲出很多的方法,而且不同的人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末学想从通途的大家基本都适用的或者常用的方法来跟大家研讨。这个就是闻、思、修,这个方法其实更带次第性的特征。
1、闻(信):依经典;依祖师;依善知识。
闻听闻正法,这里面我们特别要强调,我们这个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资讯非常发达,传播的路径非常多,佛法的网络传播也非常的普遍,但是不是所有传播的所谓佛法都是真正的佛法,都是正信的佛法。我们初学佛的人不一定具足正法眼,能够辨别真伪、正邪,这些有时候容易被误导,不能学到真正、了义的法。那么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就要掌握两大原则,一个是依据佛陀的经典,第二个是依据祖师大德,看看是不是符合经典,是不是符合祖师的开示。
2、思(解):如理思维、明辨法义、圆融归心。
当我们听闻佛法以后,第二个就是思,就是要如理思维,要明辨法义,要圆融理解。我们都知道牛吃完草以后会把草返回嘴里再嚼一嚼,然后再掖进去,我们学法更是如此,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我们学法不能一听了之,听了以后一定要深入思维,每天可以打坐,坐一坐,思维法义,要把佛法落实到我们当下。
师父说过,要透过文字看到后面的道,这个是要通过思维的,只有通过深入的思维法义,理解法义,我们才能明白佛法的道理,建立坚定的信心,诚心的接受它,而且要忆念不忘,能够用在日常生活上面,这样才是我今见闻得受持,才能把佛法的智慧转成我们的智慧,才能真正适用。
所以这个是我们听了佛法以后重要的严谨思维。这个是第二个阶段,就是思的阶段。
3、修(行):
第三个就是修了,法随法行,依照佛法来行执,来修行。
末学就以净土教观学苑的十六字作为我们修行的要则:
持戒为本(以戒为师、忏悔罪业、断相续心、调伏爱取);
观心为要(把心带回家、心莫外求、更莫求邪);
净土为归(捷径中之捷径);
善友为依(依众靠众、和合增上)。
第四、结束语
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发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你有志气力量,只作世间豪杰,断不能为出世圣贤。无真实刚骨,饶你要出生死,决被情欲牵、熟境迷,利名移夺,魔患埋没去。无真正见识,饶你怖生死,勇猛直前,必被邪师恶友引诱,轻安少得萦惑,或堕光影门头,或坐知见窠臼,乃至或以味禅为功德,或以空寂为家乡,极胜亦流入二乘权曲境界,无由直趋菩提。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
【名言背诵】
1、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非将己德移于余,唯为说法令解脱。
所以宗喀巴大师说啊,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非将己德置于余,唯为说法令解脱。佛陀出世,他不可能去拔除你的罪业,不可能,他也不可能把功德送给你,那么佛陀做什么事呢?唯为说法令解脱。佛陀把这个道理告诉你,让你自己去改变,你自己去走你该走的路。
2、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乐?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
3、研真穷妄,达理生信,名之为学;磨练身心,对治习气,名之为修。
佛法的修学它有理观和事修,理观就是学,研真穷妄,达理生信,学主要的是学习两个事情,第一个什么是真?什么是妄?如何破妄显真?这个叫做学。那么这个学当然是一种智慧的观照了,透过智慧的观照,我们能够安住空性,调伏爱取,最后导归菩提,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这个是我们整个学习的重点。
那么你的心地法门成熟以后,我们就有资格从空出假来修,修六波罗蜜,那么修六波罗蜜呢,一方面忏悔业障,一方面积集资粮,在历事练心当中,一方面消除我们无始的罪障,一方面积集广大的福德资粮,这个叫做修。所以它这个次第是先有理观再有事修,先学习做好内心的调伏,引导,然后再有所谓的付诸行动。
4、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5、一切诸根悉皆败坏,一切眷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一切珍宝不复相随。
6、善业一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一定招感痛苦的果报。
相状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道在里面:
你看到这个人庄严,庄严从忍辱中来;看这个人很富贵,富贵从布施中来;所以一个佛弟子看到一种相状,他马上会觉悟到背后是有道的,事出必有因。
我们相信善业一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一定招感痛苦的果报。
7、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8、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一切无乐时。
以佛陀的智慧来观察我们生命当中所追求的快乐有两种过失,第一个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是无常败坏的,它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是变来变去的,它是有得有失的。所以古人说世间的快乐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你得到了世间的快乐你心中是恐怖的,因为你知道你随时会失掉,当你失掉的时候你心中是伤心忧恼的。
9、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10、悟性真常,了惑虚妄。
第一个自觉。悟性真常,了惑虚妄。这句话太重要了,这两句话是我们这一次佛法概要的重点中的重点。
我先简单的讲一下,悟性真常是开显真实,了惑虚妄是破除虚妄。所以整个佛法概要从净土宗的临终正念的角度来说,我们是要做两件事,一个是破妄,一个是显真。破除颠倒妄想,开显真实的心性,这个是最根本的。
11、空、假、中三观
当然从往生净土的角度,假观的智慧是不着急的。我们要做的是第一件事情,先求往生。所以在凡夫位你以空观智慧内调,是我们修学的重点。人生短暂,你不能什么都去学的,因为你没有太多时间了,你要抓紧时间去学习跟临终正念有关的,而这个就是我们的上课主题,怎么样破妄显真,怎么样消除颠倒,就是以空观为根本,那么当你空观的智慧跟假观的智慧达到平衡的时候,就是顺入中观了。所以我们成佛之道,从长远的布局来说,我们应该具足空假中三观。但是就着今生的重点,偏重空观,因为以了生死为第一要务,是这个意思。
12、清净法界等流正法
比方说,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什么是打妄想?佛陀说,真实的心性像大海,是广大的,我们打的妄想像一个水泡是狭隘的,我们只在乎眼前的生活,那种执着,所以就叫水泡,你放弃了水泡,你得到了更大的大海。所以佛陀很多的譬喻的语言文字让我们了解到原来我们放弃我们心中的欲望,我们是可以得到更多东西的。那么这些教法就是从佛陀的大般涅槃的心中流露出来的,叫清净法界等流正法。
13、八相成道:入胎相、出生相、童子相、纳妻相、出家相、成道相、□□相、入涅槃相。
可是这个八相成道是很重要啊,我们知道说,佛陀他也是经历我们人生所有的经历,最后他才成佛,关键是你要掌握他的方法,我们不怕你烦恼重,我们也不怕你业障深,只要你肯吃药,你就可以改变。你如果能够掌握一个正确的方法,诸法因缘生嘛,你掌握正确的方法,你的生命就做出改变。这个方法谁能够告诉我们呢?当然只有佛陀出世了。
古人就把佛陀的一生叫做八相成道。那么我们学习佛陀一生的历史我们要掌握两个重点,一个是相状,一个是它背后的道。相状是生灭的,相状是变化的,但是这个道理它是永恒不变的,是种真实的功德。
14、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所以我们佛法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不管你屠刀拿了多久,我们不管你的过去,我们重点在你的未来。只要你肯学习,只要你肯照着这样去做,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你的生命就有变化。这叫诸法因缘生,人生没有自性。
15、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所以善业的道,那个因果的道跟无常的道,都不能讲微妙不可思议,因为这个容易理解。最难的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佛陀在空性当中不障碍一切法的缘起,在缘起当中又能够安住空性,无住生心,生心无住,这个不可思议,就是《楞严经》说的离一切相,又能够即一切法,他能够跟相状接触的时候,他不沾染相状,但是在相状里面佛陀来修六波罗蜜的法,借相修法。
16、借相修心借假修真
就像藕益大师说的,一把刀子,你善加利用,它割除毒瘤,你不好好利用它伤到你的身体,刀子没有好坏,那么我们刚开始要先对相状要远离。因为相状会让我们攀缘产生一种爱取,弄得我们很痛苦。但是你远离相状以后你还记得总有一天你还得把相状找回来,因为你要成就万德庄严,你还得靠这些相状,你还得借相修心借假修真,假借这种因缘的假相,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个叫做得微妙法,佛陀进入了不二法门,他知道相状跟空性是可以平衡的,这个就是天台宗的即空、即假、即中,这件事情不可思议。
17、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18、十番显见,七处破妄。
先讲第一次你不懂没关系,再讲第二次,你不懂再换一个角度,用十个角度来发明真空妙有的道理,在《楞严经》,佛陀先破妄,七处破妄,破除妄想不是我们本来的东西,是我们无始劫来攀缘相状沾染了满身的习气,那么破妄以后,显真,有十种角度,十番显见,七处破妄,十番显见。你把这个读完你会觉得佛陀的慈悲心不可思议,考虑太周到了,这就是所谓的乐说无碍。
19、离言说相的,是唯证方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0、调伏烦恼,破除邪见,开显智慧,成就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