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九门城之战余威还在,一连十几个县向唐军投降。
随后,李光弼、郭子仪攻击博陵郡,连下数座堡垒,到达史思明驻守的定州城。
一番试探攻击后,李光弼和郭子仪得知叛军的援军到来,准备暂且放弃攻击,向常山撤退。
表面上是因为无法攻破定州城,又得知燕军援军而来的撤退。
但史思明咽不下这口气。
连着两次大败给李光弼,这是他的耻辱。
援兵到来后,史思明回了口大血。
他开始组织兵马,共两万五千步、骑,主动出击。
一番河北的拉锯战开始。
郭子仪和李光弼,奇正结合,展开一场教科书级别的歼击战。
果然,没过多久,史思明带着大军追击逼近李光弼和郭子仪所率的大军。
郭子仪令左武锋使仆固怀恩从大军中选择骁勇骑兵五百,人人善骑善射,敢打敢拼,并将军中最好的马匹交给仆固怀恩。
这五百骁骑是为挑战史思明大军,乱其军心。
史思明中计,执着消灭仆固怀恩的五百骁骑,使得两万大军被五百骁骑牵制,无法近身,也无法甩脱。
好不容易堵截的时候,却被仆固怀恩强行突破重围。
在突围的时候,仆固怀恩迎锋刃而上,骁勇果敢,他像是拼命三郎一样,悍不畏死,长矛所过,无一合之敌。
是以麾下人人奋死。
这些胡骑纵有千人,也无法阻拦。
轮番诱敌深入下,走走停停,一直持续三日,才抵达行唐。
史思明的数万大军疲惫不堪,史思明只能放弃追击,撤回定州城。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认为机不容失,骑步合拢追击,大破史思明于沙河,斩敌过万。
燕军大将高邈被仆固怀恩手刃,李钦凑被俘虏。
史思明再次狼狈逃窜。
不算小规模战斗,从常山城之战,九门城之战,加上这沙河之战,这是史思明第三次大败。
这快把洛阳安禄山气死了。
他隔空对史思明大骂一顿,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史思明。
谁让俩人从小就是难兄难弟,兄弟情深呢?
之前,蔡希德在九门城之战大败逃回洛阳。
安禄山看同样是杂胡出身的蔡希德很顺眼,即便洛阳兵力拮据,他还是从留守的三万士卒中,抽调一万,由蔡希德率领北上支援。
至于洛阳,安禄山让尹子奇率领两万兵马回援。同时,安禄山下令范阳守将牛廷阶率领一万余燕军南下,配合史思明夹击唐军。
此时,范阳彻底空虚。
如果这次再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范阳东北面的平卢也有一些不对劲。
史思明也打算毕其功于一役,连败这么多次,他不信自己一次也胜不了。
他放弃许多已经攻占的郡县,不顾各地义兵,再收拢一些散亡士兵,共计两万五千人。
邺县、广平郡、巨鹿郡、赵郡、上谷郡、博陵县、文安县、魏郡、信都地区,这些都是史思明一手攻下的地方。
但此时也只能恩威并施,让大燕任命的官吏帮他们看守郡县。
加上蔡希德和牛廷阶的兵马,一共四万五千人。
这是史思明兵力最雄壮的时刻。
而唐军现在要守卫许多堡垒、城池,能抽调也就三四万人。
和历史上不同,本来从洛阳至定州的援军有两万人,且有一部分曳落河和同罗精骑,现在则没有。
同罗精骑和曳落河已经全部被调至陕郡。
时至六月下旬,郭子仪已经肃清博陵郡大部分堡垒、县城,在探知阴魂不散的史思明又卷土重来后,他和李光弼的大军在恒阳县驻扎。
燕军士气正锐,李光弼看出史思明想急切歼灭他们,遂建议郭子仪继续耐着性子,采取疲兵之计。
郭子仪听从李光弼的意见,下令深沟高垒,鹿角、强弩在外,呈防守阵型,不与燕军直接交锋。
史思明想用强弩破阵,强攻高垒,失利,不得不退。
他在何千年的献策下,截断郭子仪、李光弼的退路,绝其粮草,便可不攻自破。
但李光弼、郭子仪怎会没料到这一点?
他们选择的营地,进可攻,退可守。
可不单单是防御。
他们白天在营垒中耀兵扬威,烤肉的香味飘十里。
夜晚分别派遣王思礼、仆固怀恩、陈回光、长孙全绪偷袭燕军大营。
但又不完全偷袭,点到为止,一旦燕军喊杀抵挡,便有序撤退。
叛军身陷局中,忙于应付,无法休息,数日以后,人困马乏。
“李光弼、郭子仪,你们这两个鼠辈,匹夫,竖子…”
史思明愁得一抓都会掉一大把头发。
他一直与胡人作战,自以为和李瑄比肩,一向把自己视为大燕二号人物。
可连月的打击,让史思明欲罢不能。
崔乾佑的潼关大胜,已动摇到他的地位。
难道胡人统帅,真比不过汉人吗?
但都到这个时候了,史思明只能咬牙坚持。
他希望郭子仪和李光弼的粮草耗尽,给他可乘之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