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78章 自古兴亡多少事(历史篇)【2 / 3】

湖海平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顿了顿,边看着前方边继续道:“但当时也只有陈庆之才能创造出这样的战绩,换了其他南朝将领给再好的机会也干不出陈庆之这样的表现。陈庆之一向擅奇谋、奇袭,擅以少胜多。当时他麾下七千白袍军更是深入敌国他乡,可以说是四面皆敌,如独狼入死地,想要求生只剩狠绝及齐心。陈庆之又向来优待士卒,也很懂鼓动人心。加上对手的内乱和军心不稳,多方一起成就这样的传奇。只是孤军深入敌国,无后援无粮草,终不可持久。”

许仙轻叹了口气,补充道:“可惜陈庆之终究是个寒门庶族,掌握话语权的士族门阀终究心底里看不起他,因此他终究是功高名薄,不像很多名将一样那么声名显赫。他现在这么有名,还多亏了chair mao‘为之神往’的评价,也算是千载之后复得盛名吧。”

慕解语“哦”了一下。

许仙趁着前面都没有什么车,右手摸了摸女孩的头,微笑道:“哦什么?”

慕解语带着一脸向往之色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听起来就好帅好厉害的感觉。”

许仙撇了撇嘴,立刻收回了自己摸着她头的右手,淡淡道:“陈庆之真正进入南朝官场已经41岁了,带白袍军北上时都44岁了,他儿子那时候都比你大了。你觉得一个44岁的中年大叔有多帅?”

慕解语侧过头,仔仔细细打量着平时古井无波的男人,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笑意。

女人故意继续做出一脸崇拜仰慕道:“44岁的大叔也可以很帅呀,而且更稳重有内涵,有男人味。羽扇纶巾,白衣潇洒,儒雅风流,谈笑间强敌灰飞烟灭……想一想,那也是能让人很想一见的人物呢!”

许仙斜瞄了在刀尖上试探的女人一眼,平静冷淡的“嗯”了一声。

慕大总裁不着痕迹地观察着装作淡然的吃醋男人,嘴角的那抹笑意更加明显了起来。

她打开车载音乐,选了节奏偏欢快的轻音乐作品专辑,跟着轻轻哼了起来。

过了半小时,慕大总裁停下哼唱,继续闲聊自己的家乡道:“其实扬州的发展要感谢三个人。”

许仙瞥了瞥她,示意自己在听着。

慕解语屈起左手小指,道:“第一个人就是吴王夫差。扬州背靠长江,湖泊众多,河网密布,土地肥沃,但是在早期,扬州这一带远不及北方发达。是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第一个发现了扬州的价值,掀起了这座城市的第一波基建狂潮。公元前486年,他下令开凿邗沟,并在河口筑邗城,这便是襁褓中的扬州。”

许仙边开车边接话道:“利用天然水系开凿运河是古已有之的工程智慧。

邗沟向扬州的东北方延伸出去,汇入射阳湖,再向北经末口连通淮河。夫差当时试图以此为自己北上伐齐,进而一统天下打开通道。

邗沟一通,吴国水军挥师北上,于艾陵大破十万齐军,与诸侯会盟于黄池。可是,夫差没有看到,他身后还有一个更有野心、更坚韧的勾践。勾践趁虚而入,夫差落得个国破身死。”

慕解语觉得自己相公真的是博学广闻,她认同地点了点头,屈起左手无名指,道:“第二个人也是吴王,汉代吴王刘濞。汉朝,扬州叫做广陵。吴王刘濞定都于此,这是扬州第一次作为诸侯国的国都。吴王刘濞在扬州开山铸钱,煮海作盐,使扬州真正崭露出了头角峥嵘。”

许仙补充道:“《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广陵,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刘濞有天下野望,他向东继续开凿邗沟,直通今江苏南通一带,运输当地的盐和铜,作为实现自己野心的资本。

汉景帝时采用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刘濞借机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七国举兵叛乱,七国之乱后刘濞兵败逃至东越被杀。

刘濞失败了,但扬州的运河却离连通神州又拓近了一步。而后晋时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也为整个南方包括扬州带来了更多好的变化。”

慕解语觉得自己相公怎么跟个活史书一样,她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这个又帅又才华横溢的男人,继续屈起左手中指,道:“第三个人就是隋帝杨广,杨广也是扬州人最感谢的人。”

作为一个地道的扬州人,慕解语称杨广为隋帝而不是普遍说法的“隋炀帝”。

毫无疑问,杨广是最欣赏杨州也对扬州历史贡献最大的人。

人们更熟悉的是隋炀帝三下扬州(当时又称“江都”)的风流韵事。

有人说他去扬州赏琼花,有人说他去扬州寻美色,有人说他只是贪恋扬州的秀丽风景。

后人已无法得知杨广心里的想法,但他对扬州确实情有独钟。在他还未登基之时,就在扬州驻守,怀念故地,人之常情。

喜爱加上熟悉,再加上政治、军事的需要以及扬州的地利和发展基础,隋炀帝也就成了那个真正发掘扬州潜力的伯乐。

慕解语屈起手指后,就巴巴看着许仙,等着这个“历史老师”的解读,一脸“请开始你的表演”的期待表情。

本来不想去评论杨广这个家伙的许仙于是只能侃侃而谈道:“隋朝新立,杨坚和伽罗夫妻俩并为二圣,共执天下权柄。二圣为了平定南方,征调人手,从山阳开始重修邗沟,于扬州汇入长江,并重新命名为山阳渎。

杨坚和伽罗、独孤伽罗去世后,杨广便登了大位。杨广这家伙既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也是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明白,中原的威胁,从来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如果不打通南北漕运,将南方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不仅大一统无从谈起,等待这个王朝的也唯有面向游牧民族的卑躬屈膝或者灭亡。

整修邗沟大部分于杨广在位期间完成,扬州通向杭州的江南河也在他手下拓宽、加深。在前人基础上,隋朝仅用了六年,就使得大运河北至涿郡,西达长安,南及余杭。宽阔的河水割裂了土地,却连通了神州。

作为邗沟与江南运河衔接之地的扬州,也随着贯通神州的运河系统的建成,迎来了属于它的荣光。

不过,杨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他总想要远迈自己的父母——伟大的开国二圣,成就千古一帝之伟业。凿运河、营东都、征高句丽无一不是需举全国之力之大事,他却不惜死伤、不恤民情蛮干求快。同时杨广拔科取士更是动了门阀士族的根本利益。

如此下有怨,上有愤,上下皆有怨愤于心,隋朝又怎么能不亡?

众多世家豪族当时冷眼旁观,已知大隋必不久矣,就等着杨广折腾尽弘农杨氏的气运和民望的同时为新王朝准备好各种基建大礼包。

最后在新一轮的帝座角逐中李家赢了,李世民踩着杨广的铺垫成了千古一帝。”

许仙叹了口气,他和杨坚、独孤伽罗相交莫逆,杨坚和伽罗的几个儿子中杨广最是俊逸聪敏,年少时甚合许仙心意,许仙甚至曾破例允许少年杨广跟随自己学习游历过数年时间。

当年杨广能斗倒太子杨勇成为储君,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杨广手段高明和杨勇不成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杨坚和独孤伽罗对许仙这位亦师亦友的大哥特别敬重,认为大哥这样的神仙人物都破例看重阿摐(杨广的小名),那阿摐可能真的更合适继承江山家国。

否则杨坚和独孤伽罗何等雄才伟略,智谋深广,又岂会看不出自家老二的野心和所谓“高明”手段?

只是争储便如养蛊,帝国基业,终究要留给最厉害的那条毒蛊。

唯有最强最狠最毒的蛊,才能在众世家门阀的虎视眈眈、野心环伺下保住夫妻俩忍辱负重、辛苦打下的江山。

只可惜,杨广虽然确实最强最狠最毒,但是他在太子兄长及二圣权威下多年隐忍,一旦登得大位,正值35岁年富力强,又无人可制,杨广心底超越父母、成就千古一帝的野望豪情过于炽热旺盛,他跑得太快了,一不留神就已跑到了绝崖死地,再无生机。

其实杨广在位时做的绝大多数重大决策都是合理正确的因此也被李唐继承接续了下来,他就是太急了。

仿佛有一根无形的鞭子一直抽打着这位帝王,让他不肯停下也不敢停下狂飙突进的步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