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北山经
【题解】
《北山经》总共记载了三个山系,在诸山经里比较少有神话色彩。尽管其中的奇珍异兽颇多,但是神话资源总体有限。这是《北山经》的重要特点。
北山的第一山系里出现了雁门等地名,对于研究该书的成书年代是一个值得参考的因素。《北山经》还出现了一些关于流砂的记载,这说明北方的环境气候曾有复杂的变迁。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记载在书里的兽类是可以用来躲避各种伤害的,比如疏可以辟火,鳛鳛之鱼可以御火等等,这具有超现实的色彩,反映出先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第二山系提到的三桑无枝可以和后文相印证,进一步说明该书的神话部分与实际史地是有紧密联系的。
北山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1),其上多华草。漨水出焉(2),而西流注于泑水(3),其中多茈石、文石(4)。
【注释】
(1)机木:即桤(qi)木树,一种类似榆树的树木。
(2)漨(féng)水:古水名。
(3)泑(you)水:传说中的水名。
(4)茈(zi)石:紫色的石头。文石:有美丽纹理的石头。
【译文】
北方第一列山系的第一座是单狐山,这座山上有很多桤木树,还有丰茂的华草。漨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西注入泑水,泑水有很多紫色的石头,还有大量有漂亮花纹的石头。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1),赤背,其音如梧(2),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而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注释】
(1)(shàn):即鳝鱼,俗称黄鳝。
(2)梧:梧桐。此处指琴瑟之声。
【译文】
再往北二百五十里,有座求如山,山上铜储量丰富,山下有大量的玉石,这山上没有任何草木。滑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西注入诸水。水中有很多滑鱼,它的形状就像鳝鱼,脊背是红色的,它鸣叫的声音像人弹奏琴瑟,吃了它能治皮肤上的疣赘病。水中还生活着很多水马,这马和普通的马差不多,只不过前腿上长有花纹,长着一条牛尾,这马的叫声像人在呼喊。
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1),其名曰疏(2),可以辟火。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3),是自为牝牡(4),食之不疽(5)。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其中多儵鱼(6),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目,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注释】
(1)错:磨刀石。
(2)(huān)疏:一种兽名。
(3)(qí tú):有五彩而赤纹的鸟。
(4)牝牡(pìn mu):即雌雄。牝,鸟兽的雌性。牡,鸟兽的雄性。
(5)疽(ju):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
(6)儵(tiáo)鱼:一种生于淡水的小白鱼。
【译文】
再往北三百里,有座带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青石和碧玉。山里有种野兽,形状像马,长着一只磨刀石一样的角,它的名字叫疏,把它养在身边可以躲避火灾。山里有种鸟,形状像乌鸦,浑身长着红色斑纹的五色羽毛,它的名字叫,这鸟是雌雄合体的,可以不交配自己繁殖,人吃了它就不会患痈疽病。彭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西注入芘湖水,附近的水里有很多儵鱼,这鱼的形状像鸡,长着红色的羽毛,有三条尾巴,六只脚和四只眼睛,它的叫声和喜鹊相近,人吃了它就会无忧无虑。
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1)。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毫(2),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注释】
(1)痈(yong):毒疮。
(2)貆(huán):豪猪。
【译文】
再往北四百里,有座谯明山,谯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西流注入黄河。谯水有大量何罗鱼,这鱼有一个脑袋和十个身体,它的叫声就像狗叫,人吃了它就可以治疗痈肿。山里有种野兽,形状像豪猪,却长着红色的软毛,它的叫声如同辘轳抽水声,这种野兽的名字叫孟槐,把它饲养在身边可以躲避凶邪。谯明山上没有任何草木,遍布着石青和雄黄。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嚣水出焉(1),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之鱼(2),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3)。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其兽多麢羊(4),其鸟多蕃。
【注释】
(1)嚣水:古水名。
(2)(xí)之鱼: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鱼。
(3)瘅(dàn):黄疸病。
(4)麢(líng)羊:兽名。
【译文】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有座涿光山,嚣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西注入黄河。嚣水中生长着大量的鳛鳛鱼,这鱼的形状像喜鹊,有十只翅膀,鳞甲就生长在羽毛的顶端,它的叫声和喜鹊的叫声差不多,把它饲养在身边可以躲避火灾,吃它的肉可以治黄疸病。涿光山上遍布着松树和柏树,山下遍布着棕树和橿树,山里的野兽多是麢羊,鸟类以蕃鸟为最多。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1),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2)。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3),其鸟多寓(4),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注释】
(1)虢(guó)山:传说中的山名。
(2)椐:椐树,即灵寿木,树干上多长着肿节,古人常用来制作拐杖。
(3)橐(luò)驼:骆驼。
(4)寓:鸟名,蝙蝠之类。
【译文】
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有座虢山,山上漆树很多,山下以梧桐树和椐树居多。山的南边盛产玉石,山的北边盛产铁。伊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西注入黄河。山中的野兽以橐驼为多,鸟类则以寓鸟为多,这鸟的形状像老鼠,却长着鸟一样的翅膀,它的叫声像羊,把它饲养在身边可以躲避刀兵之灾。
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
【译文】
再往北四百里,就来到了虢山的末端,这里的山上遍布着美玉,没有石头。鱼水就从这里发源,之后向西注入黄河,附近的水里有很多色彩缤纷的贝壳。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1),多丹雘(2)。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耳(3),其音如嗥犬(4),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5),又可以御百毒。
【注释】
(1)(xiè):即鸿荟,一种野菜。
(2)雘(huò):颜料,赤石脂之类。
(3)菟:亦作“兔”,即兔子。
(4)嗥(háo):亦作“獆”,吼叫。
(5)(cǎi):腹部鼓胀。
【译文】
再往北二百里,有座丹熏山,山上有大量的臭椿树和柏树,山里的草类以野韭菜和野菜为多,山里还盛产丹雘。熏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西注入棠水。山中有种野兽,形状像老鼠,长着兔子的脑袋和麋鹿的耳朵,它的声音就像狗在叫,它用尾巴飞行,这种野兽的名字叫耳鼠,人吃了它就不会得腹部鼓胀病,把它养在身边可以躲避百毒之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