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卷五【1 / 18】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山经

【题解】

《中山经》在《山海经》诸经中篇幅最为浩繁,它记录了中土本部的十二列山系,记载的顺序是每座山系由西至东,下一山系由东向西接续。十二列山系由北至南。共记载一百九十七座山,总长度达到两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中山经》记载了很多名山,如少室山和太室山,就是现在的嵩山。还有荆山,就是卞和发现和氏璧的地方。在《中山经》和《东山经》中多次出现“岐山”,但大多不是指周人的故地陕西岐山,这一点应当注意。

值得重视的是各列山系的山神特征以及祭祀诸山的礼仪。山神有鸟首、龙首、猪首等等,不一而足。这可能是远古氏族部落活动区域的一种遗留,从中可以对远古各文明的活动区域作一番推测。

此外,《中山经》记载了很多动物和植物的药用价值,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医作为历史悠久的医学体系发源甚早,也表明古人的药学水平因为活动地域的扩大而得到提高。

中山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1),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2),可以已瞢(3)。有兽焉,其状如鼠而文题(4),其名曰(5),食之已瘿(6)。

【注释】

(1)共(gong)水:古水名。

(2)箨(tuò):草名。

(3)瞢(méng):指眼睛看不清楚一类的病症。

(4)(hui)鼠:鼠名,具体指何种动物不详。题:额。

(5)(nuó):兽名。

(6)瘿(ying):囊状肿瘤。多生于颈部,包括甲状腺肿大等。

【译文】

中央第一列山系是薄山山系,山系的第一座叫甘枣山,共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西注入黄河。山上有很多杻树。山下有种草,这草的根和葵菜的一样,叶子和杏树的一样,开黄色的花,结带荚的果,名字叫箨,吃了它可以治疗眼花。山里有一种野兽,像鼠,脑袋上有花纹,名字叫,人吃它能治好脖子上长的赘瘤。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上多橿,多木(1),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楝(2),服之不忘。

【注释】

(1)(lì)木:树名。

(2)楝(liàn):也叫苦楝,落叶乔木。木材坚实,可制器具。其根皮、树皮、果实都可以入药,所以下文认为服食可以治疗健忘。

【译文】

再往东二十里,有座历儿山,山上有大量橿树和树,这种树枝干是方形的,叶子是圆的,开黄色的花,花瓣上有绒毛,果实像楝树的果实,人吃了果子可以增强记忆力。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其上多竹。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是多豪鱼,状如鲔(1),而赤喙赤尾赤羽,可以已白癣。

【注释】

(1)鲔(wěi):鲟鱼和鳇鱼的古名。

【译文】

再往东十五里,有座渠猪山,山上有很多竹子。渠猪水从这座山发源,之后向南注入黄河。渠猪水里有大量豪鱼,这鱼的形状像鲔鱼,长着红嘴巴红尾巴红羽毛,人吃了它能治愈白癣病。

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垩,黑、青、黄垩。

【译文】

再往东三十五里,有座葱聋山,山上有很多大峡谷,这里有储量丰富的白垩土、黑垩土、青垩土和黄垩土。

又东十五里,曰涹山(1),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

【注释】

(1)涹(wo)山:山名。

【译文】

再往东十五里,有座涹山,山上盛产黄铜,山的北面盛产铁。

又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棕荚,名曰植楮(1),可以已癙(2),食之不眯(3)。

【注释】

(1)植楮(chu):传说中的草名。

(2)癙(shu):即瘘管,人或动物由于外伤、脓肿引起的疾病。

(3)眯:即梦魇,做恶梦。

【译文】

再往东七十里,有座脱扈山,山里有种草,形状像葵菜的叶子,开红花,结带荚的果实,果实的荚和棕树的荚差不多,这种草的名字叫植楮,可以治愈瘘管病,服食它能使人远离梦魇。

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1),其状如龙骨,可以已痤(2)。

【注释】

(1)天婴:植物名,可入药。

(2)痤(cuó):痤疮。

【译文】

再往东二十里,有座金星山,山里遍布天婴,这植物的形状和龙骨相似,可以用来医治痤疮。

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其中有谷,曰枭谷,其中多铁。

【译文】

再往东七十里,有座泰威山,山里有一道峡谷,名字叫枭谷,峡谷里盛产铁。

又东十五里,曰橿谷之山,其中多赤铜。

【译文】

再往东十五里,有座橿谷山,山里黄铜储量丰富。

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葌草(1)。

【注释】

(1)葌(jiān)草:茅草。葌,通“菅”。

【译文】

再往东一百二十里,有座吴林山,山里生长着很多兰草。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1),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水(2)。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3),食之已痔衕(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