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注释】
(1)秀:谷类植物的花朵。
(2)潏(jué)水:水名。今山西临汾有潏水,又名三交水。
(3)鲋(fù)鱼:鲫鱼。
(4)痔衕(dòng):即痔漏,俗称痔疮。
【译文】
再往北三十里,有座牛首山,山中长着一种草,名字叫鬼草,这草的叶子像葵菜,有红色的茎干,它的花像禾苗吐出来的穗,人吃了它无忧无虑。劳水从牛首山发源,之后向西注入潏水。水里有很多能飞的鱼,这种鱼的形状就像鲫鱼一般,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肛瘘一类的病。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榖(1)。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2),名曰朏朏(3),养之可以已忧。
【注释】
(1)榖(gu):构树,一种落叶乔木,绿花红果,树皮可以用来造纸。
(2)鬣(liè):动物长在脖子上的长毛。
(3)朏朏(fěi):一种怪兽名。
【译文】
再往北四十里,有座霍山,山上到处是构树。山里有种野兽,形状就像野猫,有着白色的尾巴,脖子上长着鬃毛,名字叫胐胐,人饲养它可以消除忧愁。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薝棘(1)。
【注释】
(1)薝(zhān)棘:植物名。
【译文】
再往北五十二里,有座合谷山,山上到处是薝棘。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砺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1),食之已聋。
【注释】
(1)赤菽(shu):红色的小豆。
【译文】
再往北三十五里,有座阴山,这山里盛产磨刀石和色彩斑斓的石头。少水就从阴山发源。山里有很多雕棠树,这树的叶子像榆树叶,是四方形的,结出的果子像红豆,吃了它就能治愈耳聋。
又东北四百里,曰鼓镫之山,多赤铜。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
【译文】
再往东四百里,有座鼓镫山,山上有丰富的黄铜。山里有种草,名字叫荣草,这草的叶子和柳树的叶子相似,根茎像鸡蛋似的,吃了它能治愈风痹病。
凡薄山之首,自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婴以吉玉(1)。其余十三山者,毛用一羊,县婴用藻珪,瘗而不糈(2)。藻珪者,藻玉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注释】
(1)婴:围绕,环绕。
(2)瘗(yì)而不糈(xu):瘗,掩埋。糈,精米,古代用来祭神。
【译文】
薄山山系,从甘枣山起到鼓镫山,一共有十五座,行经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山是诸山的宗主,祭祀该山山神的礼仪如下:用猪、牛、羊三牲作祭品,还要用美玉环绕祭祀。祭祀其余十三座山的山神,用一只羊,环绕陈列的玉用藻珪,祭祀完之后把藻珪埋入地下,不用精米祭神。所谓的藻珪,就是藻玉,下端是长方形,上端有尖角,中间有穿孔并嵌入金属做装饰。
中次二山济山之首,曰辉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1),其鸟多鹖(2)。
【注释】
(1)闾(lu):古代兽名,一种形状像驴长着羚羊角的动物。
(2)鹖(hé):鸟名,即鹖鸡。形体比野鸡稍大,羽毛黄黑色,头有毛角,天性好斗,至死不却。
【译文】
中央第二列山系是济山山系,它的第一座山叫辉诸山,山上有大量桑树,山里的野兽大多是闾和麋鹿,禽鸟则以鹖鸟为主。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译文】
再往西南二百里,有座发视山,山里有丰富的金属和玉石,山下则出产大量磨刀石。即鱼水从这座山发源,之后向西注入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译文】
再往西三百里,有座豪山,山里盛产金属和玉石,但是没有任何草木。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1),见则其邑大旱(2)。
【注释】
(1)磬(qìng):古代一种石制的打击乐器。
(2)见:同“现”,出现。
【译文】
再往西三百里,有座鲜山,山里有丰富的金属和玉石,但是没有任何草木。鲜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北注入伊水。水中有很多鸣蛇,这蛇的形状和一般的蛇差不多,长有四只翅膀,叫声如同敲磐发出的声音,这种蛇出现的地方,就会有旱灾发生。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1),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
(1)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译文】
再往西三百里,有座阳山,山上到处是石头,却没有草木。阳水就从这座山发源,之后向北注入伊水。水中有很多化蛇,这蛇长着人的面孔和豺身子,禽鸟的翅膀,像蛇一样蜿蜒爬行,发出的声音如同人的叱骂声,这蛇出现在哪个地方,那里就会发大水。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蛭(1),食之不眯(2)。
【注释】
(1)蛭(lóng zhì):神话中的兽名。
(2)眯:梦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