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又,婆罗门对彼,传授咒文否?”
“瞿昙!传授。”
“又,婆罗门女之间,不排斥彼否?”
“瞿昙!不排斥。”
“然者!阿摩昼!兹有一刹帝利,犯最上之罪恶,刹帝利之众人,剃彼头,撤灰,追放出国土或城市。阿摩昼!刹帝利虽犯如是最上罪,刹帝利尚为优,婆罗门为劣者。
二八
阿摩昼!梵天常童子言此偈曰:
‘人人尊种姓
刹帝利最胜
人天之众中
智德人最尊’
阿摩昼!梵天常童子,善说是偈而不拙,善说是偈而不拙,具意义而非无意义。我亦承认此,我亦如是说:
‘人人尊种姓
刹帝利最胜
人天之众中
智德人最尊’”
第二 诵品
一
“瞿昙!其德[行]者何耶?其智[明]者何耶?”
“阿摩昼!所谓成就此无上智德者,生之论议、姓之论议、慢之论议————不说此等‘汝有我程度之资格,汝无我程度之资格。’阿摩昼!有说娶嫁,或嫁娶,始有生之论议、姓之论议、慢之论议————谓有说此等‘汝有我程度之资格,汝无我程度之资格。’阿摩昼!或被束缚于生之论议,或被束缚于姓之论议,或被束缚于慢之论议,或被束缚论嫁娶之众人,甚实远离成就无上之智德。阿摩昼!断除束缚于生之论议、姓之论议、慢之论议及论嫁娶已,则实成就无上之智德。”
二
“瞿昙!何者为德[行]?何者为智[明]耶?”
“阿摩昼!今如来出现于世,[如来是]应供、等正觉者……乃至……阿摩昼!比丘以戒具足。[沙门果经四〇~六三参照]
……乃至……达初禅而住。此亦彼德[行]之一分……乃至……达第四禅而住。此亦彼德[行]之一分。阿摩昼!此是其德[行]。[同经七五~八二参照。]
……乃至……心专注于知见……乃至……此亦彼智[明]之一分……乃至……更不再生。此亦彼智[明]之一分。阿摩昼!此是其智[明]。[同经八三~九八参照]
阿摩昼!如是之比丘,称为智成就、德行成就。阿摩昼!比此智、德成就更高超,或优胜此智、德更成就者,皆未曾有。
三
阿摩昼!对此无上智、德成就之失败因由有四。何者为四?阿摩昼!有沙门或婆罗门,未到达此智、德成就之境地,则担捧修道者之资具,为食落果实之行者,深入空闲之森林。彼不过于为智、德成就者之侍者而已。阿摩昼!此为无上智、德成就之失败之第一因由。
阿摩昼!更有沙门或婆罗门、未到达此无上智、德成就之境地,未到达食落果实之境地,则取锄、笼,‘我是食茎、根、果之行者’,深入空闲之森林。彼不过于为智、德成就者之侍者而已。阿摩昼!此为无上智、德成就之失败之第二因由。
阿摩昼!又,更有沙门或婆罗门,未到达此无上智、德成就之境地,未到达食落果实之境地,未到达食根、茎、果之境地,则于村里、市镇作护摩堂而事火。彼不过于为智、德成就者之侍者而已。阿摩昼!此为无上智、德成就之失败之第三因由。
阿摩昼!又,更有沙门或婆罗门,未到达此无上智、德成就之境地,未到达食落果实之境地,未到达食根、茎、果之境地,未到达事火之境地,而于四衢大道造四门之家屋:‘若有由此四方来之沙门或婆罗门者,我当尽力供养。’彼不过于为智、德成就者之侍者而已。阿摩昼!此为无上智、德成就之失败之第四因由。
阿摩昼!如是此等四种是无上智、德成就之失败因由。
四
阿摩昼!汝意如何?汝与汝师俱承认有此无上智、德之资格否?”
“瞿昙!不承认。瞿昙!我与我师俱如何之资格,如何可为无上智、德成就者耶?瞿昙!我与我师俱于远离无上智、德成就耶?”
“阿摩昼!汝意如何?汝亦达得无上智、德成就,而担捧修道者之资俱,‘我与我师俱应食落果实,而入空闲之森林’耶?”
“瞿昙!不也。”
“阿摩昼!汝意如何?汝不到达此无上智、德之境地,未到达食落果实之境地,而取锄、笼,‘我与我师俱应食根、茎、果[实]者’,而入空闲之森林耶?”
“瞿昙!不也。”
“阿摩昼!汝意如何?汝与汝师俱未到达此无上智、德成就之境地,未到达食落果实之境地,未到达食根、茎、果之境地,而于村里、市镇作护摩堂,为事火者耶?”
“瞿昙!不也。”
“阿摩昼!汝意如何?汝与汝师俱未到达此无上智、德成就之境地,未到达食落果实之境地,未到达食根、茎、果之境地,未到达事火之境地,则于四衢大道造四门之家屋:‘若有由此四方来之沙门或婆罗门者,我当尽力供养’而住耶?”
“瞿昙!不也。”
五
“阿摩昼!汝与汝师皆俱缺乏无上智、德成就之资格者。又俱有四种,使无上智、德成就失败之因,汝与汝师亦应皆俱缺乏资格者。阿摩昼!汝师婆罗门沸伽罗娑罗,作是言:‘秃头沙门,卑俗、习黑法、下劣之彼等,是何物!敢与精通三明之婆罗门对谈!’然而其自己恶劣行者,未到达[智、德]之成就。阿摩昼!应见师婆罗门沸伽罗娑罗之言,令汝受如何程度之灾祸!
六
阿摩昼!婆罗门沸伽罗娑罗,虽受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之供养,向且不许当面与彼。若有与彼相谈,则于隔幕而谈。阿摩昼!纯正受施食者,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如何不与当面耶?阿摩昼!应见师婆罗门沸伽罗娑罗之言,令汝受如何程度之灾祸!
七
阿摩昼!汝意如何?今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或坐象首,或坐于马背,或立车之敷物上,而[与]大臣或诸王子,有某些相议。若王离其处,立于一边时,首陀罗族者、或首陀罗之下仆来,彼[首陀罗族者、或首陀罗之下仆]立于彼处,同议其事,而言:‘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是如是言。’语彼王之语,咨问彼王之咨问之时,得为王或副王否?”
“瞿昙!不也。”
八
“阿摩昼!汝正如此:‘昔之婆罗门诸仙人————犹如阿咤摩、婆摩、婆摩提婆、耶婆提伽、鸯耆罗、跋罗陀皤阇、婆摩咤、迦叶、婆咎————是创造秘典、歌诵秘典者;今之婆罗门,不过是集受彼等古秘典之圣句、诵语、仿效而诵、仿效而语,模仿所说而说、所语而语、所告而告而已。如是我[阿摩昼]与师俱诵彼等之秘典者。’而因此故,汝成为仙人,或入仙人之道,应无是处。
九
阿摩昼!汝意如何?汝未闻婆罗门长老之师,或师师之说耶?昔之婆罗门诸仙人————犹如阿咤摩……[乃至]……婆咎————是创造秘典、歌诵秘典者;今之婆罗门,不过是集受彼等古秘典之圣句、诵语,仿效而诵、仿效而语,模仿所说而说、所语而语、所告而告而已。今,汝及汝师为如是:彼等(古仙人)善沐浴、涂油、整发髯、华鬘璎珞饰身、著白衣、耽溺于五欲乐耶?”
“瞿昙!不也。”
一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