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佛言。何谓佛子。而诸菩萨。游入如来至真等正觉心所念行。如来不为心有所念。不分别名。不晓了识。如来无心。乃能入游无量之念。如倚虚空。造立一切。因其由趣。有所成就。又如虚空悉无所著。如是仁者。若欲求道。恃怙慧者。一切世俗及度世事。因佛圣慧而逮兴显。又如来慧而无所著。是为第一因缘之门。菩萨游入如来行念。于是颂曰。
犹如虚空中 而受一切形
而著依怙之 亦无空想念
如来之妙慧 如是无所著
咸救于一切 不想吾我人
复次佛子。犹如法界不离一切诸声闻度及诸缘觉。一切菩萨。所习游至。又其法界。不增不减。大道如斯。如来慧。合集世间。度世之慧。分别了念。所造巧便。慧不增减。是为第二。于是颂曰。
譬如声闻地 及与缘觉乘
菩萨之大士 悉从虚空生
大圣亦如是 解空无极慧
心等无增减 救济无适莫
复次佛子。犹如大海与四大域八十亿土。而相连接。地形所尽。至其境界。而普悉可获得水矣。自然踊出。其大海者。亦无所念。如来之慧。亦复若斯。普至一切众生心意。靡不达遍。从诸黎庶意之所念。所在逮致清净法门。则以顺之。令世人获自然之慧。又如来世尊。所可演慧。悉为平等。从其志性。以奇特事而疗治之。道德超世。是为第三。于是颂曰。
譬如四大海 与八十亿域
而悉相连接 地形所尽到
水靡所不至 而自然涌出
海亦无想念 如来慧如此
至诸众生心 慧莫不通达
从群黎所好 则为开导之
致于清净明 令获自然明
所演悉平等 如来无想念
复次佛子。犹如巨海。自有四大如意宝珠。演集积累无量之德。所以致此如意珠者。不以龙神有德故有此大珠生。诸琦珍悉大海恩也。生一切宝。黎庶戴仰。莫不济之。何谓为四。一名曰等集众宝。二曰无尽音。三曰归趣。四曰等集众辞。又计于此大如意珠。则非凡类。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诸龙鬼神及余水居。含血之类。能致光耀。所以者何。宝固在于海王龙王藏。又其大海诸摩尼珠。而有四角。在于四方海龙王宫。各自别立。如来至真等正觉。亦复如是。道德晖赫。有四大宝无极之慧。则以于此四大慧宝。劝化开导一切众生诸学不学。及至缘觉菩萨慧宝。缘此致之。靡不济度。何谓为四。兴隆法乐。至无所猗。善权之慧。有数无数。有为无为。法宝藏慧。于诸法界。而无所坏。随时演慧。以得超度。于时不时扰动之慧。是为四。则复以此四大之慧。求如来藏。入道府库。不与众生。而同尘垢。在于世间。逮开士慧。令诸菩萨。游诣四方。所可玩习。无上正真而令坚住立不退转。是为第四。于是颂曰。
四珍之尊义 逮致安妙藏
所以巨海中 自然生诸宝
其如意明珠 不离清净妙
分别在四面 所处有光明
如来四品慧 无量不可限
安住圣巍巍 开道于五趣
斯无极至慧 无有异想念
唯察诸十方 所说无不达
复次佛子。有彼巨海。而复现于四大之宝如意之珠。威神巍巍。光明无极。斯如意宝。功德之耀。消于大海所积聚水。而令厥水不复游逸。斯以大海不增不减。以是之故。如意大珠。至使大海常自停贮。何谓四。日之耀藏大如意宝。师子之步大如意宝。照耀光明大如意宝。无余究竟大如意宝。是四大宝。假使大海。若无有此如意珠者。水当流溢。四大域界。荡合漭漾。
至围神山大围神山。悉当没溺。其日耀藏如意宝珠。则以二事。变大海水。其光照之。消伏其水而令色变化成像乳。师子之步如意宝光。照变乳色。成如苏揣照耀光明。如意宝珠。晖[火僉]照之。除去苏像。犹劫烧时。火[火僉]盛赫。皆焚天地。大如意光。照于巨海。令其无余。忽然灭尽。不知所归。如是仁者。如来正觉。为众生故。则以四慧。照耀一切。因斯明照。于诸菩萨。至令逮成如来三昧。何谓为四。除灭众罪。则以法河。究尽恩爱。令成道化。皆以智明。照于世间。如来之慧。无冥无明。为平等圣。是为如来四大之慧。为诸菩萨。忍众恐惧。殖不可议功德之本至于一品诸天人民及阿须伦浊俗之众。不堪诸患无量苦痛。若值如来寂寞之地。慧明所照。降伏诸著。立于三昧。能闻法颂。消生死海。遭遇如来。所开化慧。笃乐三昧。因得兴于大圣神通。微妙行音。大慧照世。消化众秽。致神足行。能自成立。为世大明。开道盲蔽。无冥无明。以能蒙此如来慧圣则能降伏世之邪智。大人之地。无三昧定。灭除一切财业贿赂。身无所有。而逮得此大道之慧。若无于斯如来四慧道德光明。假使欲令诸菩萨众。逮得如来至真正觉三昧正定。未之有也。亦不能除生老病死四。无所畏。无本际行。是为五事。于是颂曰。
海水无限际 而有四品宝
大力无极威 次有微妙尊
四方域众流 自然有万川
常入于大海 大海无增减
慧处在法座 决断诸所著
以法广布施 欢喜无所说
安住有四慧 咸为诸开士
最胜及菩萨 未曾有众患
复次佛子。犹如假喻。其下方水。及至上界想无想天。一切三千大千世界。悉处虚空。如是计之。一切三界群生有形。不离虚空。而想吾我。虚无所计。则无所猗。空无所著。亦不迫迮。生死亦然。察于十方所周虚空。含受一切诸佛世界。亦无所受。如是仁者。诸声闻乘。缘觉之慧。有为行慧。无为行慧。皆以依猗如来之慧。如来智慧之所开化。大道通达。普入一切。无不周接。无所想念。亦无挂碍。辄以圣智。多所济导。是为第六。于是颂曰。
旨极从下方 起至于上界
一切三千国 欲色及无色
所住无所住 诸界无吾我
亦不计有常 不念于断绝
安住慧如是 一切慧之本
诸学及不学 并诸缘觉乘
众菩萨明达 而志怀愍哀
若建立道门 佛智慧最上
复次佛子。犹如下方。而生大药。达山王顶。号无根原。又大药者。根通地下。过于金刚。六万八百千由旬。住于水界。安隐而立。无能拔者。其原分布。悉遍周匝阎浮提土。万物萌芽。绕集一切树木根株。近茎生茎近枝生枝。近节生节。近叶生叶。近华生华。近实生实。其有天下。树木华果。皆因之生。又大药者。其根转体。体令根转。以用二事。不生万物。近于地狱。依水纯阴故。虽在于彼而不回转。是以于法而不得生。又其余处。大地之场。所布根原药之所生。尽极其地。法应当然也。如来道慧。亦复如是。从本清净。则以大哀。生坚固元。平等觉种。乃为真谛。微妙达要。而不可动。斯谓根也。善权方便。则谓茎也。慧则枝也。法界节也。一心脱门三昧正受无所破坏。叶也。觉意庄严。华也。究畅树形。诸通慧也。解度知见实也。辩才之议。靡不通达。则谓地也。其如来慧。无有根著。用何等故。而无根著。永无所信。是则名曰为究畅矣。则无根著。所可兴发。悉无所行。断菩萨行。则为无本故。谓如来也。演菩萨行。斯则名曰无所依猗。若有菩萨。亲近如来无极慧原。则不违舍一切众生。因其道根。而生大哀。近于茎者。坚精进也。因其茎。次生其枝。度无极也而长成就。近枝生叶。学于禁戒。静寂知时也。近于华者。谓诸相好。若干德本也。节谓随时。次生果者。则谓究畅。不起法忍。至无粗辞。柔仁和雅。又其实者。为诸通慧。则为道果也。以是之故。如来之慧。不由二事而有所生也。何等为二。谓无为及与有为之大旷谷。若堕于溪涧。而游无极无为之事。于诸声闻缘觉之乘。又其志性。不与俱合。亦无所畏。游于三爱三流之原。于如来慧。亦无所生。亦不退还。若有所生。已达圣性。修平等心。于诸菩萨。无有彼此。且观正觉。大道晖赫。巍巍无底。而为真谛。慧不增减。其根坚住。令诸众生。究竟通达。了无笃信。是为佛子第七之事。于是颂曰。
于雪山冈岭 药名无根著
其药有大神 威曜无等伦
普长育一切 丛林诸树木
而根茎叶枝 枝因诸根无
一切诸佛种 自然成道慧
德旨亦如是 遵修一切智
晓了行佛道 奉宣于圣路
等习于慈哀 生长觉明哲
复次佛子。譬劫灾变。大火熙赫。烧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树木。药草万物。及至围神大围神山。大金刚山。莫不焚冶。假使有人。取枯茭草肥松重阁。以投盛火。于意云何。宁有一叶得不烧乎。答曰不得不烧。欲令不烧。未之有也。报曰如是。尚可使火不烧树木大积薪草。有欲限节。如来圣慧三达神智。众生之数。国土多少。诸法之底。去来现在无央数劫。令不普见。而有微碍。不悉及者。未之有也。所以者何。正觉道慧。无有限量。不可计会。靡不通彻。故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为第八。于是颂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