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渠一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弘治皇帝狐疑的询问道:“怎么?你也要讲什么知行合一吗?朕听说,近几日京城可是十分热闹啊,各种学说都冒出来了,搞得人心惶惶的。朕告诉你,儒学才是正统,可不能胡说八道!”
作为从小精研经典的弘治皇帝来说,儒家就是治国的无上法门,任何其他的学说,都是异端学说!
只不过,他是个仁厚天子,做不出来文字狱这种事,所以暂且放过了张鹤龄。可要是真闹大了,他不介意让张鹤龄明白,住在大理寺监牢是什么滋味。
“请陛下放心,臣这个学说,也是儒家的!”
张鹤龄急忙开口,又严肃的说道:“臣是来献策的,臣苦思冥想,多次前往地方,感受到百姓的艰辛,苦于国库空虚,故而想出一个好办法,特来献给陛下!”
弘治皇帝顿时乐了,笑道:“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不会是让朕去抄家吧?”
下方李东阳也笑道:“不一定,说不定张公子打算捐出所有家财,这样国库就充裕了点。”
刘健摇头道:“张峦家中能有多少钱?要我说啊,干脆让张氏宗族把钱财全捐了,朝廷也送给你们一块匾,让你们能够流芳百世,这买卖划算吧?”
张鹤龄瞪大了眼睛,怒斥道:“放屁,捐了家财,张家的人就全饿死了,哪还有什么百世?”
“哈哈!”
一时间,垂拱殿内响起了快活的笑声。
“笑什么笑,我是来给你们出主意的,如今国库困难,而粮税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点……”
张鹤龄说出了心中的想法,殿中几人很快就琢磨起来了,看向张鹤龄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
张鹤龄的话并不难理解,甚至还很好施行,如岭南本就开发不足,田地肥力不够,所以百姓过得困苦,每年能收上来的税赋也少。
可如果按照张鹤龄的方法做,确实能让粮税增多,而且也会减轻百姓负担。
刘健和李东阳对视一眼,怎么都不相信这是张鹤龄想出来的办法。
看着他们眼中的质疑,张鹤龄大声道:“我向来聪慧,体察民情,后来又创立了学说,这个办法,正是知行合一的体现!”
徐溥低声道:“此计可以施行,应该先在岭南推行,若是没有什么问题,再在全国推广!”
弘治皇帝也笑了起来,看着高大的张鹤龄,不禁越看越满意,这家伙有贤王之资啊,当赏!
“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朕可以满足你!”
“臣想要个人。”
“女人?”弘治皇帝微眯着眼眸。
“不是,是男人。”看着众人那狐疑的脸色,张鹤龄急忙道:“翰林院有个叫杨廷和的,此人不学无术,满口脏话,臣想把他带到身边,好好的教导他。”
弘治皇帝略有诧异,刚想点头同意下来,却见刘健突然道:“慢,老臣听说过此人,胸有大志,做事稳妥,不像张公子说的这样,要不,陛下将此人找来问问?”
“好!”
弘治皇帝点头,太监立刻去了翰林院,约不到半个时辰,杨廷和便跟着太监走了进来,惊讶的打量着周围,拜见了弘治皇帝。
刘健询问道:“杨廷和,你有什么治国良策?”
杨廷和皱眉看了一眼张鹤龄,旋即又讲了一遍粮税改制。
场面忽然有些安静。
纵然是张鹤龄这种厚脸皮的人,此刻也觉得有点尴尬,只能挠头道:“哈哈哈,还真是巧了,没想到我们俩竟然想一块去了!”
徐溥瞪大了双眼,他没有与张鹤龄接触过,就在刚才张鹤龄侃侃而谈时,他还觉得,外界对于张鹤龄的传闻不真嘛,也没这么不堪啊!
可如今眼中满是不敢置信,世上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李东阳打量着镇定自若的杨廷和,禀报道:“陛下,此人可以重用,必然是宰辅之才!”
弘治皇帝点点头,又考校了杨廷和几个问题,后者皆是流利的回答上来,这让弘治皇帝眼中的赞赏之色更浓。
笑道:“朕的孩儿快出生了,朕一直想为他找个老师,考虑过宾之(李东阳的字),可宾之性格温和,事务又多,恐怕没时间教导孩子,不知你是否愿意。”
杨廷和十分诧异,看了张鹤龄一眼,才忙不迭的答应了下来。
当了太子太傅,以后可就平步青云了,有朝一日太子登基,自己一跃就能成为帝师……这就是通天大道啊!
弘治皇帝又安抚道:“张鹤龄刚才剽窃你的办法,幸好朕知道张鹤龄的为人,这才没有埋没人才,哈哈,不过你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杨廷和赶忙谢恩。
等张鹤龄离开后,杨廷和急匆匆的追了上去,感激道:“真没想到,张公子竟然帮我说话,要不然,我不知何时才能面见陛下。”
张鹤龄诧异的说道:“你这是羞辱我吗?我分明是抢了你的办法,结果被识破了!”
杨廷和不以为意,笑道:“张公子,您若是想招揽在下,有一千种办法,怎么会用如此拙劣的计谋呢?还不是为了让在下能面见圣上?让您费心了。”
张鹤龄笑了一声,摇了摇头。
说道:“好好干吧,今后你就是帝师,我就是国舅,咱俩双剑合璧,天下没有什么能拦住你我,到那个时候,岂不是……”
杨廷和吓了一跳,急忙捂住张鹤龄的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也能胡说?
张鹤龄瞪了他一眼,骂骂咧咧道:“岂不是可以一展胸中抱负,让大明变得无比强大?”
“好险,我还以为您要造反呢。”
杨廷和深呼一口气,本着知恩图报的心态,询问道:“公子,您如今被翰林们围攻,用不用我帮您说句话,我也是有些人脉的。”
“不必,他们骂不过王守仁!”张鹤龄淡然开口。
杨廷和提醒道:“有时候,学术之争,会逐渐演变成朝堂之争!”
张鹤龄不以为意,但是,五天后,从南京传来的一封奏章,彻底引爆了舆论!
李梦阳,如今才二十多岁,但是已经在文坛有了响当当的名声,也就是未来大明文坛第一人。他直接写了一封奏章,洋洋洒洒的五千多字,矛头直接对准了皇室外戚,尤其是张鹤龄。
说张鹤龄骄纵犯法,并一一列举了他的罪行,什么招纳无赖、罔利贼民、欺行霸市……几乎所有涉及的恶霸行径都被张鹤龄犯下了。
“公子,公子,您别急啊!”
戚景通抱住张鹤龄,大声劝阻道。
“不要拦我,我要干死他!”张鹤龄恶狠狠的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