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五编【1 / 4】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47)那腊都王 注

缅历529年(公元1167年)阿朗悉都王之子那腊都即位。即位情况如下:王子明欣绍听说父王去世,遂集合部下,准备从水陆两路进入蒲甘。那腊都对被全蒲甘尊为佛陀的班德古长老说:“听说吾兄明欣绍得知父王去世,准备水陆两路来京继承王位宝伞。如此大队人马进发,既耽误时日,且对国事不利。请法师转告吾兄,吾已准备停当,请他单人独骑佩刀前来登基。”班德古长老说:“如我请他来后,你不立他为王,我岂不犯了戒规吗?”那腊都发誓道:“吾定肩扛吾兄之刀扶他登位。”班德古长老对格拉甲 注 所言深信不疑。来到明信绍处说明原委。明欣绍听了高僧之言也深信不疑,随长老登上一艘大船顺流而下。船至赖班码头靠岸,那腊都果然依他所言,亲自下船,肩扛明欣绍之佩剑,回宫扶他登上宝座,举行加冕礼。但当晚,在食物中下毒,明欣绍亡。

明欣绍死后,当年那腊都登基。班德古长老听说明欣绍被毒毙,进宫怒斥道:“哼!恶君!汝不怕轮回报应?汝以为今日获得荣华富贵,他日就不老不死吗?世上再没有比汝更坏的国王了。”那腊都辩解道:“吾不是遵照诺言肩扛吾兄之刀扶他为王了吗?”圣僧说:“世上再也找不到比汝更加可憎可鄙之人了!”说罢赴锡兰岛去了。

那腊都是护山妖投胎再世。当年佛陀在丹吉山巅口述真言时,他曾用三片榛龙脑香树叶为佛陀遮阳。因而他权高势大,上至文武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对他无不畏惧。那腊都暴戾寡恩,登位后即将父王阿朗悉都赐给他的甲班妃处死。后又处死了甲班妃之子欧德拉都和叔父录事摩诃博。逼令高僧还俗,一些不愿还俗的高僧均出逃锡兰岛。那腊都凶残无比,王后嫔妃无不惶恐,对其毫无情谊,皆在暗中诅咒。国内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乡镇凋零。因修塔工匠们都非常害怕国王,小心翼翼,所以国王所建功德————德马延佛塔未能如期建成。父王在位时印度国王献来之公主 注 在那腊都即位后仍侍奉于他。

一日,国王如厕未带盥洗水,被印度公主察知。公主对国王如厕大小解及行房时不带盥洗水的习惯非常厌恶,因而疏远国王。国王大怒,拔出佩剑将公主杀死。印度国王听说公主被杀,在800勇士中遴选出8名,下令道:“汝等伪装成婆罗门,去行刺杀害公主的国王。事成后,尔等即自刎!尔等妻儿老小朕会好生照料。”

8名勇士说:“望国王照料臣等妻儿老小终生,臣等定将那国王杀死。”勃代格亚王分别赐给他们许多物品。8名勇士化装成婆罗门,各携一柄短剑,腰间带一法螺,径向蒲甘而去。到蒲甘直奔宫中,佯装向国王敬献法螺与匍匐冰草,走上前去。8人将国王围在中间,然后手指代迪加基大臣说道:“昔日你收了许多贿赂,致使吾王之子丧生。此次,你又不加劝阻,使吾王公主又遭杀害。”说罢,举剑将王杀死。再刺杀代迪加基未果。接着8人自刎身亡。由于那腊都王是被印度人刺死的,所以后人为他取个别号为格拉甲。

格拉甲寡廉鲜耻,言而无信。对朝内文武、皇亲国戚、僧俗民众皆无情少义,残酷折磨,百般迫害。因此官民僧俗无不恶言诅咒。王45岁继位,在位4年,终年49岁。临死时月亮与木星相斗,登奈底与丁兼之时恰好重合,瑞喜宫塔顶结出黄瓜。王生辰为土曜日。

[1] narathu旧译那罗多。

[2] 那腊都王死后,人们称他的别名。意即:因印度人而死。

[3] 此处所指即上节所述勃代格亚公主勃巴瓦底。

(148)明因那拉登卡王 注

缅历533年(公元1171年)王子明因那拉登卡继位。立王弟那腊勃底西都 注 为王储。王在位期间,风调雨顺,国家繁荣,人民生活幸福,广修来世功德。阿朗悉都之女姜道蒂生三女,长女明昂妙、次女明腊、三女明绍兑。王立明昂妙为后。祖父阿朗悉都在世时,就为这两个孙辈成了亲。后来王又立恩道蒂的两位女儿为后。恩道蒂之夫是亚扎都 注 ,即阿朗悉都之后钦翁 注 的外甥女婿。王称大王后为南宫王后;称亚扎都之长女为中宫王后;称二姨表妹为北宫王后。王每次骑象出巡,三位王后也乘象并驾相随;王有时改乘轿辇,三位王后也乘辇并行于后,不分长次。她们所用器物,如:槟榔盒、槟榔罐、盆、盂、壶等也完全相同。甚至侍奉的宫女所佩手镯、佛珠、指环、耳环以及身着衣物也毫无差别。由于国王对三位王后一视同仁,不分厚薄,所以三位王后和睦相处,绝少争执纠葛。

一次,在敏塞外温地界,禁卫们在山林一棵大竹中发现一符合美女各项条件的湿生 注 女子。她已成年像刚刚磨光擦亮的黄金一般容光照人,遂将她献给明因那拉登卡王。王见这姑娘与他尚无福分,就说:“呦,真可惜!好大的耳朵!”,把她赐给王弟那腊勃底西都。那腊勃底西都自幼同母后住在一起。母后以智慧的眼光打量这位湿生女子,然后割去她耳朵的一部分,使之与正常耳朵相同。她的耳朵长好之后,容貌越发动人,男子们见之皆为其姿色倾倒。母后教她公主应知的礼仪,使她具备女子的一切美德。又因她是湿生,故姿色更显得非同一般。

一日,母后带着儿媳、王储之妃进宫。王见弟媳貌美,为之神魂颠倒,不能自持。王暗自思忖:“何不假称鄂仓千有战事,命王储出征。待他走后,再立弟媳为妃。”于是和一位大臣私下商议好,要他入宫奏报:鄂仓千地区有战事。王召那腊勃底西都入宫,令他率军赴鄂仓千。王弟那腊勃底西都是位机敏之人,嘱咐他的马夫鄂卑说:“如家中发生变故,汝可乘此御马敏都道速报我知!”然后,率文臣武将兵勇士卒由水陆两路进发。大军抵达迪岑后,发现鄂仓千并未发生战事。王储沉思:“莫非王兄借故让我离开?”王储召集部下商议,并要求他们向他宣誓效忠。谋士们说:“明因那拉登卡王无子,立王弟那腊勃底西都为王储理所当然。”部下们对那腊勃底西都也表示矢忠矢信。再说明因那拉登卡闻王弟已抵迪岑,遂将弟媳立为王妃。

话说马夫鄂卑在晨钟敲罢后到达昂达,又骑马缓缓而行,到达亲敦勃粦马时尚未过午,从勃粦马直奔汉林到达雅坝河时天色已晚,马也疲惫。鄂卑停下饮马喂草,当夜宿于敏垒山。御马嗅到主人气味,便高声嘶鸣起来。马嘶声越过长空,传到王储营地。王储熟知自己马嘶之声,心说:是我马嘶鸣也!夜不能寐。王储立誓道:“如系吾马,拳落枕破!”誓罢,以拳击枕,只见枕已洞穿。此处因此得名,至今仍叫马勒外翁抱 注 。鄂卑栖宿之山至今仍叫敏垒山。

鄂卑歇息一夜,天明启程,在晨钟敲响时,抵达营地。将事情原委禀报。那腊勃底西都闻知详情,爱妃韦路瓦底已被王兄立为王妃,大怒。接着问鄂卑:“汝昨夜宿于何处?”鄂卑答道:“马疲力竭饮水喂料后宿于雅坝河边。”那腊勃底西都道:“离吾营地如此之近,汝竟安然入睡?汝该知道,为王者时间如何宝贵?一时之中可完成许多事务。”王储以王族的尊严将鄂卑处死。该地因而得名谷都雅 注 ,一直传至今日。

王储说:“吾等敌人现在身后。”将大臣昂苏瓦艾召入营中,说:“你舍命为吾效力,立即进京,乘吾兄不加防备将他杀死。事成,吾一定重用你,你可在吾三位王嫂中任选一人为妻。”昂苏瓦艾选了80名武士乘快舟日夜兼程向京城进发。那腊勃底西都也率大军,水陆并进,顺流而下。大军行至界野,在南侧佛塔王储立誓说:“若今谋杀吾兄可成,吾将白布盖之则自然缠于佛身。”誓毕,用白布盖之果然缠于佛身。王储见状,继续督师水陆并进。

鄂卑尸体漂浮在离王储船头不远水面之上。王储向部下:“是何人尸体?”大臣们说:“是被处死的鄂卑之尸。”王储下令将其尸葬于此岛东端,由当地人们祀奉,为他建一精美神龛。大臣们遵命建神龛。葬鄂卑之岛因此得名瑞卑信岛。时至今日,该地村长也一直祀奉于他。

那腊勃底西都派出的昂苏瓦艾到京后,率80名武士持刀进入宫中。明因那拉登卡王正要如厕,直追至厕内。王问:“何人?”答道:“臣昂苏瓦艾,系王弟所遣。”王环视四周见刀光闪闪便哀求道:“勿杀朕!愿为吾弟之奴,去服驱鸦逐鸡之类苦役。”昂苏瓦艾道:“王弟未授臣等此命。”说罢将王刺死于厕内。王所佩之红宝石耳坠一侧落在厕内地上。王32岁继位,在位3年,终年35岁。与王弟闹不和时,国内出现一匹双头马;虎豹相斗,豹胜虎败;木星与火星相撞。国王临终时,兀鹫栖息于宫门之上;木星穿入月中;蜜蜂在宫梁上筑巢;瑞因佛窟冒烟。王生辰为月曜日。

缅历536年(公元1174年),王弟那腊勃底西都即位。与韦路瓦底王后一起举行加冕典礼。王嫂们听说王要将她们赐予昂苏瓦艾,跪在地上,抱着王的腿哀求道:“陛下,我们女人什么时候希望自己有许多丈夫呢?我们是无辜的,纵然不念兄嫂之情,也要看在我们是王姑漆翁 注 与恩道蒂之女,又都是王后的分上宽恕我们吧!若王仍不能宽恕,就叫我们在宫中驱鸦逐鸡吧!”哀求之声,凄楚委婉。王召见昂苏瓦艾入宫说:“朕确曾向汝许诺,但如朕将王嫂之一赐汝为妻,将亵渎先祖先宗。朕将赐汝一名高贵女子为妻。”昂苏瓦艾对着国王呸了一声。王大怒说:“竟敢对朕如此放肆!”将昂苏瓦艾处死。

王令刽子手将王兄明因那拉登卡内傅之子阿难多都利耶捉来处决。阿难多都利耶是一位无畏正直的人,临刑前赋诗四章交给刽子手说:“请呈送国王!”刽子手将他处决后才将诗送呈国王。四章诗文如下:

“一人发展,

他人遭难,

此乃世俗,

规律自然。

金殿堂皇,

卿相两厢,

王权高贵,

水泡大洋。

慈悲宏恩,

今日赦臣,

万物众生,

皆难永存。

跪奏至尊,

人生如轮,

重逢不咎,

无常谛真。”

王命将诗四章读给他听,听罢下令:“放回!”答道:“已斩讫!”王怒道:“尔等本应先将诗呈朕再斩,怎么斩后才献此诗?”又将刽子手们处死。王从听到该诗时起便思念爱臣,呜咽悲痛,万分悔恨,从此国王注意控制自己怒火。对王族的刽子手的首领说:“朕盛怒之下,下令斩人,尔等可以暂时保全其性命,在个把月内核查案情,当斩者斩之,不当斩者放之。”

竹中生出的王后名韦路瓦底。王又将王兄所立的三位王后据为己有。王兄在世时南宫王后生一女名苏卑羌达;中宫王后与北宫王后也各生一女,但两位公主在明因那拉登卡王在位时就夭折了。

那腊勃底西都王的子女有:韦路瓦底王后生子泽亚都;阿妙亚甘王后是在其夫死后才被立为王后的,生有一女;南宫王后生有三子,后来才出了名。她曾祖是与梯莱辛江喜陀王同时为将的良吴毕,祖父名波都基,父名喜遂。姐妹五人,她最小。大姐为巴达耶之妻,二姐系本拉乌之妻,三姐是西杜因加博之妻,四姐嫁明梯莱为妻。

班因王后生有一子名妙苏瓦欣。她出身名门,曾祖是梯莱辛王之内兄,祖父乃西德宾,母亲系阿朗悉都之女、瑞久之姐————南宫王后。

小王后名乌绍班,生亚扎都、弁琪格都二子后即死。祖父系格拉甲王之舅,其兄系杜勃律。

后来又立苏色奈为后,她是勃外嘉之妹。生有四女:长女瑞恩蒂、次女喜宫蒂、三女姜道蒂、四女瑞丘。

御花园园丁之女长得如花似玉,具备美女各种大小特征。王纳为妃,留于左右,生有一子,名泽亚登卡。该王子谈吐不俗,惹人喜爱,举止文雅,具王子应会的一切才能。一次,王手上长一瘭疽,虽敷药物,仍剧痛难忍。泽亚登卡之母用口吮国王手指,才使王减轻了疼痛。经多次吮吸,脓疮在口中破裂。泽亚登卡之母心想若将脓血吐出,又怕惊醒国王,遂将脓血咽入腹内。王知此情景说:“爱朕者莫过于卿也!朕要重赏于卿,卿欲获何物尽管讲来。”泽亚登卡之母说:“蒙陛下爱怜,陛下赏赐的金银、象马、村舍、土地、奴仆都与他人相同。王若爱妾,请将臣妾所生之子泽亚登卡定为王储侍奉左右。”王回答说:“让他等着,朕一定满足卿的要求。”

那腊勃底西都王为人忠诚,信守君王十规。自弑兄自立后,即按照太祖阿奴律陀的方式,在后妃们的陪伴下率四军巡游全缅东西南北各地。在各地大力兴修堤堰塘渠。回到京都蒲甘后,用顶加奈大船船首缅桂木舱门制成9尊佛像。为了造福众生并使佛教长存五千年,在9座城镇中造9座佛窟供奉;9座城镇是:格礼、明钦、美都、西博达亚、坚尼亚、鄂辛古、牟措博、色蒙、实皆。此外,将制9尊佛像时凿下的木屑等掺上树脂灰泥粘成另一尊佛像安放在阿敏镇供奉。

从王兄轻易地被刺一事得到启示,设置庞大的禁卫队。禁卫队分内外两队,在宫殿周围层层设防戒备森严,据说连一只鸡也难以混入。在王宫四周设珍宝、金银、粮秣仓库,司库录事负责库内物资清点登记,全年都有明细账目,一日不缺。为登记、核实、保管全国缴纳的贡税,其中包括金、银、宝石、琥珀、白铜、红铜、铅、铁、绸缎、花毯、丝织品、麝香、象、马等项税款,设司库录事600名。据说全年忙碌不停。禁卫、马夫、象夫等每人月俸稻谷50箩 注 ,每年供其本人及妻子衣服各一套。管带等每月发俸稻谷100箩及各式衣服。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封赏。

王采取上述措施,既有利于国王本人,也有利于全体人民。为了得到涅槃道果,王建一功德事业————一座有两层的佛窟,称之为苏拉马尼。后又建一有螺旋楼梯的两层佛窟,名为高道巴林。此外,在德马梯地区建一座五面佛塔,取名德马亚济加。塔中安放五尊纯铜佛像。王资助供奉住在京都周围精通巴利文经典的高僧,并请他们传授经书。

当年,锡兰岛底里僧伽菩提勃耶加马巴胡王在位,清除佛教中之污浊。6年后,即缅历542年(公元1180年)那腊勃底西都王之国师欧德拉济瓦长老率弟子僧伽多人进锡兰朝觐大寺。弟子中有一名勃生萨巴达村年仅20岁的沙弥。

欧德拉济瓦长老的来历是:佛陀涅槃后236年须那和郁多罗长老在罗摩迎国岱格拉城金地地区开始建立佛教。在这个僧团中有一位住在直通名叫比亚纳达底的长老,他修身养性,获得禅定。每日清晨去摩诃菩提处洒扫,返回直通后再去化斋。比亚纳达底有一弟子即达光城的信摩诃加拉长老。信摩诃加拉长老有弟子信阿里亚温达长老。而那腊勃底西都王之国师欧德拉济瓦长老即信阿里亚温达之高徒。欧德拉济瓦长老与萨巴达沙弥及其他僧徒来到锡兰岛后,与锡兰岛上长老高僧们交流佛法,追溯宗系。发现锡兰岛上的高僧们自古以来一直属于摩晒陀长老宗系。而欧德拉长老则属于须那和郁多罗长老一宗。遂命萨巴达沙弥受戒升为和尚留在锡兰岛学习经藏,不再随师父返回南赡部洲 注 。欧德拉济瓦长老率僧众返回南赡部洲后,后人称其为第一赴锡兰求法者。

萨巴达留住锡兰整整10年学习巴利文经释和三藏经,学成后准备返回蒲甘。心想:如我一人返回,我师若不在蒲甘,只得与蒲甘的缅甸僧人们一起做佛事了。为了厉行在锡兰所学佛教戒律,约齐五位僧伽一起返回为好。于是他约了精通巴利文经释、注疏住在德马垒达村的信底瓦利、甘菩遮王子信达马棱达、根西布拉城的信阿难陀、锡兰岛的信罗睺罗等四人,与他们一起共五人乘船来到南岛。

缅历548年(公元1186年)时,那腊勃底西都王食指生瘭疽,疼痛难忍,整整三个月不能安寝。韦路瓦底去世。国内发生强烈地震,佛塔、佛窟、寺庙倒塌甚多。国王谋臣瓦济亚菩提亡故。

缅历553年(公元1191年)萨巴达等乘船自锡兰岛来到勃生。当时夏安居期将临,富绅们在勃生南建起一座带围墙的庙宇供萨巴达等僧坐夏。该地因而得名锡兰归来岛,一直流传至今。安居期满,进行自恣 注 ,后启程赴蒲甘。这五位僧人被称为第二赴锡兰求法者。萨巴达回到蒲甘之前,大法师欧德拉济瓦长老早已飞升。萨巴达到蒲甘后,即去敬谒师父墓地。

萨巴达对一起来的四位僧人伙伴说:“当年我师欧德拉济瓦长老抵锡兰时一直与锡兰僧人一起持戒。现在我等也应与须那长老、郁多罗长老宗系的蒲甘僧人们一起持戒。早先,由我师欧德拉济瓦长老主持,现在缅甸人控制了他们,所以我们不能与这些缅甸僧人们一起持戒了。”于是,从锡兰岛来的五位僧人单独持戒。

那腊勃底西都王对这五位僧人十分崇敬。在伊洛瓦底江上将许多船系在一起,举行许多沙弥受戒当和尚的仪式。随着僧众的增加,僧众派系也出现了许多。一日,那腊勃底西都王请五位僧人及弟子们参加隆重的施舍盛会。在盛会之上,信罗睺罗见一美貌舞女为其姿色所动,不愿再受教规约束想还俗。四位高僧进行劝告,他仍不能自持。大家只好对他说:“不要因你一人让我四人丢尽颜面,你若欲还俗,勿在蒲甘还俗,从勃生码头去马来由岛还俗吧!”将他逐走。信罗睺罗从蒲甘抵勃生,乘船到马来由岛。统治马来由岛的国王闻信罗睺罗来到,请他讲授律藏。信罗睺罗讲授了《小戒行经》 注 及全部律藏以及佛经释注。马来由王听完全部戒律后,对他更加崇敬,赠他一钵红宝石。信罗睺罗得到一钵红宝石后还俗,在马来由岛成家。

从锡兰到蒲甘的高僧剩下四人,不久,萨巴达长老飞升。其他三位高僧底瓦利长老、达马棱达长老与阿难陀长老广泛传授三藏经,弘扬佛法。

一次,蒲甘国王那腊勃底西都施舍给三位高僧每人一头幼象。信底瓦利和信达马棱达两位高僧将所得幼象放生林中。阿难陀则把象运到勃生,再用船运走,赠给根西布拉的亲友。信底瓦利和信达马棱达得知此事后对他说:“吾二人将王赠之幼象放生林中,使它们获得自由。而你却将象赠给亲友让它去受难,这种行为为佛法所不容。”阿难陀说:“佛陀讲授佛法中有施惠于亲友的信条。”两位高僧说:“我们是为你着想才与你说这番话的。既然你不接受,从今以后你单独守戒,不要再和我们在一起了。”从那天起,信底瓦利和信达马棱达二僧一起守戒,阿难陀则单独守戒。

几年后,信达马棱达为了扶助德才兼备的徒弟们,就向经常来庙中求教的文武大臣富豪士绅们说:“檀越,此人见多识广是个全才,如果他们有充足的四物就能更好地学习经典持斋守戒了。若无四物则无法学习经典也无法持斋守戒。”用言语示意为他们募集四物。此事为信底瓦利高僧知悉,对信达马棱达说:“佛陀厌恶这种以示意的方法取得的施舍物品,你为何要用这种方法呢?实在欠妥!”信达马棱达反驳说:“佛陀厌恶的是为自己利益采用这种示意方法清点施舍。而我并非为自己享用。事实也如此,见多识广德才兼备的徒弟们若有了充足的四物才可能学习经典持斋守戒弘扬佛法。以这种心情去建议是适宜的。”信底瓦利说:“你如果不接受我的话,继续这样做,我们只好各自单独守戒了。”二人分手。

从此,自苏陀摩城金地来蒲甘传教的僧人明显分成:阿罗汉派、底瓦利派、达马棱达派与阿难陀派等四支。从苏陀摩最先传入的阿罗汉派僧侣又被称为布利马 注 僧人;其他三支是后来从锡兰岛传入的,故又被统称为毕西马 注 僧人。从锡兰岛来的三位僧人中,底瓦利和达马棱达两位毕生从事佛教事业直至亡故。阿难陀在蒲甘从事54年弘法工作,于缅历596年(公元1234年)飞升。

苏拉马尼佛塔建造经过如下:某日那腊勃底西都王登杜云山返回时经过一山谷————苏拉马尼塔址时,见谷中闪烁着红宝石似的光芒,说:看来是让朕在此建功德善业。下谕全体人民将谷填平。当时有一位德高望重严守戒律的高僧,名叫班德古鄂随信长老对国王说:“听说陛下要做功德,但陛下现在所做并非功德,实乃罪过。”又说:“我不再接受陛下施给的斋饭了。”那腊勃底西都王说:“法师不接受朕的斋饭,就是说法师不愿再在朕国内住下去了。难道说百姓施舍的斋饭就不是朕的吗?”班德古长老想国王既如此说我将去锡兰岛。于是高僧迁居遂久地区的山林中。高僧走后,每当王外出时,德拉巴门的护门魔鬼就双腿叉开立于门上。王叫来术士使用各种咒符驱魔均不见效,魔鬼仍挡住去路。王问婆罗门占星家与缅人占星家。奏道:“因国王对班德古长老说了不恰当的话,气走高僧,魔鬼才挡住去路。”王接连数次派大臣们去请,高僧不来,说:“我要去锡兰岛了。”

王听说高僧要去锡兰,召见杜因格毕西大臣,叫他设法一定将法师接回。杜因格毕西是一位颇有见识的人,制成金佛一尊供奉在杜瓦朗金舫之上,出发。高僧到达码头时,杜因格毕西立即上前说:“一切种智佛陀到达码头,叫高僧上船。”高僧感到佛陀之命难违,便跟至船上。高僧登上杜瓦朗金舫向佛像跪拜。趁高僧跪拜之时,下令起航,载法师飞驶而去。此时,杜因格毕西再三请求法师弘扬佛法。因佛事法师只得相随而去。国王在大臣们簇拥下前来迎接。王搀扶法师的手进宫。行至宫门,魔鬼从门上跳下跪拜法师。入宫后,王亲自为高僧准备斋饭,对法师说:“弟子从今以后一定聆听法师教诲!”最后将泽亚都拉、泽亚登卡、亚扎都拉、金格都、弁琪五位王子交给法师。五位王子随法师外出巡游,走到某地法师在一块空地上画了五个圆圈,让五位王子观看,然后遣他们回宫。五位王子回到宫中向国王奏明此事。国王说:“这是指示儿等去建功德。”王按王子体重称足黄金,作为建塔经费。建成的五座佛塔是:色皎帕耶拉、美蓬达帕耶拉、甘聪帕耶拉、德甲当帕耶拉、焦帕耶拉。五座佛塔的工程可与佛陀在世时的波斯匿拘萨罗国王所建德叶坎檀香木塔相媲美。天帝释监督五座佛塔之兴建,在那腊勃底西都王建塔时也曾亲自为佛塔和泥抹灰。

班德古长老又名鄂随信由来是这样的:高僧拒绝接受施主衣,经常到墓地取包死人布作为人们遗弃之物缝制成衲衣穿用 注 。当时有一牧童名叫小鄂随,一日他与同伴们一起放牛,对同伴们说:“你们积德做件善事,我也积德做件善事吧!我假装死去,你们在我身上盖上一块布,然后就去请法师来取走去做衲衣穿!”伙伴们到高僧处按鄂随所说说了一遍。高僧来到墓地取了布就走。高僧走后未料到小鄂随真的死去,停止了呼吸。伙伴们见此情景,急忙跑去告诉小鄂随的父母。鄂随的父母亲戚们向高僧说明原委。法师用消灾圣水洒在小鄂随身上。顷刻间,小鄂随复苏,起身向高僧叩拜。鄂随的父母将他托付给高僧,高僧因此得名鄂随信 注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