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五十五章【1 / 1】

潍水一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吴三兵问:“老人家,在这之前,你来过你儿子的家吗?”

老太太说:“大前年来过,也是快冬天了那个时候来的,这都两年没来了。”

吴三兵问:“那你还记得,你儿子的家是这套房子吗?”

老太太仔细打量了一下周围,说:“我觉着是呢,这个门的样子,还有这旁边的邻居,都挺像的。”

吴三兵问:“你儿子家里几口人?”

老太太说:“三口,孙子初中毕业后考上军校了,现在只有儿子和儿媳妇在家。”

吴三兵说:“现在,你的儿子和儿媳妇都不在家,咱们先下楼吧。哦,既然这是你儿子的家,你带的行李就放在门口吧。”

吴三兵帮助老太太把行李堆放在门口,说:“咱们下楼等着吧。”

老太太有点不情愿的说:“那好吧。他们这是到哪去了呢?不是说好的去站台接我吗!”

吴三兵扶着老太太小心翼翼地下楼,又回到了刚才老太太坐着的地方。

吴三兵心里念叨着老太太儿子的名字,又来到了南门传达室,对值班员说:“老太太要找的那个人叫李在禄是吧?”

值班员又翻开来客登记册看了看,说:“是。有什么问题吗?”

吴三兵说:“这个人现在不在家。”

值班员说:“南门没见过这个人出去。”

吴三兵说:“你确定能认识他?”

值班员说:“首长,这是我们的基本功。”

吴三兵笑了,知道自己问的是废话,便道了谢,离开了南门传达室。

吴三兵向老太太那里走去,他想,很大而可能是李在禄和他的妻子一起去火车站接站了,阴差阳错的没有接到,又碰上了那么一个“学雷锋”的热心女人,就把这件事情弄复杂了。试想,如果老太太下车后在原地等,他的儿子一定会找到母亲的,车站工作人员也会帮助联系。可是,被那女人一搅合,这事就弄得两头着急了。这不,老太太已经着急了,估计他的儿子更是着急。先不说这女人的动机如何,从实际效果上讲,真的是有时候热情使人麻烦。

吴三兵这样想着,也就来到了老太太身边,说:“大娘,你的儿子没有从南门出去,我再到北门去问问,您在这里稍等一会,您不用害怕,这个大院里安全得很。”

老太太说:“真是太麻烦你了。刚才那小媳妇到哪里去了呢?”

吴三兵哭笑不得,心想这老人家还惦记着那女人呢,要不是她,也许这件事还不会这么麻烦呢。

吴三兵说:“您就不用管她了,她可能是住在这个院里的,也许已经回家了。”

老太太问:“你们认识?”

吴三兵暗自说,认识个鬼啊!他耐着性子对老太太说:“不认识。大娘,我到北门去了。”

说着,吴三兵便向北们走去。他想,李在禄如果去接站,应该是从北门出去,因为那样走最近。

吴三兵过一条东西甬路,就见一男一女两个人骑着自行车过来了。吴三兵松了一口气,心想,这无疑是李在禄夫妇了。

两辆自行车骑到了吴三兵身边,吴三兵问了一句:“请问你是李在禄吗?”

那男的连忙跳下自行车,说:“我是,你是……”

吴三兵说:“你的母亲已经到你楼下了。”

李在禄吃惊地说:“啊?!急死我们了!我们满车站的找不到她,就告诉了车站派出所,派出所的同志一起帮着找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只好备案,继续帮助查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吴三兵说:“车站那一段我不清楚,进了大院这一段我一会简要告诉你,现在你先把老人家接回家吧,她在外面等了一个多小时了。”

李在禄说:“你这是去干什么?”

吴三兵说:“我正打算到北门传达室问问你是否出去了,如果再没有结果,我就给你们部值班室打电话了。”

李在禄说:“值班员如果是比较新的同志也不一定知道我,我身体不好,已经好几年不上班了。”

吴三兵说:“咱快回去吧,先把让你母亲回家。”

李在禄和妻子推着自行车与吴三兵一起走,吴三兵说:“你们骑上自行车走,还快些,我随后就到。”

李在禄也是焦急得很,便和妻子骑上自行车快速走了。

待吴三兵赶到老太太坐着的位置时,李在禄已经搀扶着老太太上楼了。吴三兵犹豫了一下,还到李在禄家里去吗?略一思考,觉得还是要上去一趟,把大院里这一段做个简要叙述。

事情和吴三兵分析得差不多。李在禄和妻子按列车到站的时间,提前半小时就到了火车站,买站台票进了站,找到了列车停靠的站台,在那里等着母亲。却因为这趟车晚点20分钟,改变了停靠站台。李在禄没有仔细听车站广播,当发现列车没有停靠在他们所在的站台时,才赶紧到另一个站台去找,结果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听了吴三兵的简要叙述,李在禄不停的感谢,吴三兵反复说应该的,不用谢,便要告辞。

李在禄说:“你知道把我妈送回来的那个女同志是谁吗?”

吴三兵暗自苦笑,还同志呢,她是人是鬼我都不知道。但是吴三兵不打算告诉他实情,便说:“我也不认识,大概是住在咱们院里的吧。大院里这么多人,不认识也是正常的。”

李在禄说:“那让我怎么感谢人家呢。”

吴三兵说:“依我看也不用谢,说不定她是帮了倒忙呢!”

李在禄说:“可不能那样说。”

吴三兵说:“时候不早了,赶快让大娘休息吧。”

吴三兵告辞,回到自己的家,匆匆洗漱,躺下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李在禄在食堂门口和大院开水供应点各贴了一封感谢信,感谢那位不留姓名的女人。但这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大部分人也不会仔细地去看那封感谢信,大家觉着无非就是谁做了好事不留名罢了,这种事也不稀奇。

吴三兵倒是认真地看了那封感谢信。李在禄文笔不错,洋洋洒洒数百字,把大篇幅的溢美之言用在了那个女人身上。吴三兵对这些不感兴趣,他关心的是感谢信上是否出现自己的名字,还好,没有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