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62章 曲径通幽管水续航 邪风冲殿文华为震(1)【1 / 1】

钟月玄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瑄、叶宗行乘船再到管家湖踏勘时,岸边已不见了老者的踪影,他们只当是老人或有他事而未至,也没太在意,便直去了管家湖西北,在淮河鸭陈口和管家湖 二十几里间来来回回走了几遭,细细考量了周围地域,心中就有了个大概,更叹服老人坐 一隅而观全皖的眼光了。

叶宗行本是个治水的行家,有了老者方略上的指点,又走了几回,早已成竹在胸:“大 帅,我看管家湖和鸭陈口的水位基本相当,淮河略低些,开通后湖水流向淮水, 大致保冬春两季漕运没问题。我担心的是夏秋的雨季,尤其赶上淮水泛滥,暴涨之水必然 倒灌管家湖,时湖中已接纳了周边下泻的山水,再加上淮水,一时泄不出,必如当年太湖 一样淹没周边良田啊!”

“我也虑到了这一点,”陈瑄举手,遮住刺眼的阳光,在两水间逡巡,“此段新开之河, 河道不宜过宽,最宽处二十丈,窄处十丈即可,两岸大堤高筑,用蔺芳的‘蔺式固堤法’, 编木屯石,以固大堤。大堤坚固了,才便于河上置闸,安置闸夫专事闸事,以时启闭,既可避淮水东侵以入湖,又保了湖水淡季而不淡。由管家湖至清江一段,我们且叫它清江浦, 如法炮制。”

“万全之策也!”叶宗行赞道,“看来大帅当年整修都江堰,大筑天津城和加固防海堤的皇差都是为今日作铺垫。年龄,经历,阅历,体验很重要,只读万卷书不成,还要行万里路,大帅之路是也!”

“叶知府过誉了!”陈瑄摆摆手,“我们都不过是皇上宏图大略上的一枚棋子,尽心尽力尽责尽职而已。”

叶宗行朝北拱了拱手,算是对皇上大政方略的敬畏,他说:“还有一事要注意,方才在湖里行船时,我明显地感到湖水深浅不一,漕船满载禄米,吃水很深,一定要防着管家 湖枯水季船只搁浅。”

陈瑄点头,望着湖堤,望着管家湖与淮水间看不到尽头的陆路,突发奇想,陆地都能挖出一条河行船,湖里怎就不能单辟出一条水道呢?

“有了!”陈瑄把目光再次投向湖西岸,众人也随他一起西望,“在湖西堤内新开一条二十余丈宽的水道,也就是把这一段全部清挖一遍,有两丈深足矣!所清淤泥用于砌筑另一侧大堤。遇特殊干旱年景水浅时,就是置纤夫也能把运船拉过去!”

“大帅高见!”叶宗行脱口而出。昔日疆场征战的大将,前日搏击海浪的能人,在治水修河上也是一个奇才。他的心中就像有一个装满妙计的锦囊,遇到什么难题,信手拈来, 就是一个高论。自己这个治过大黄埔的人,那是十几年的熟虑深思,比之陈瑄的灵机一动, 相去甚远。此时,叶宗行满心都是如何尽淮安之力襄赞治运大略了。

“距雨季还有几个月,什么时候能开工?我淮安府九县、两州六十余万人,出几万民工不成问题。”

“叶大人比我还急啊!”陈瑄笑道,“皇上北巡前虽准我治河,但还需将方略上奏。 为抢季节,八百里加急直达北京,那边上奏着,这边就准备着,先用我的万余海运漕卒将 最难的管家湖清淤一段啃下来,再挖清江浦,待皇上恩准,你上几万民工,至鸭陈口二十几里河道,十几丈宽,两丈来深,每天每人约掘进一个多人的长宽高,没有意外的话汛前 完工不成问题。”

完全是胸有成竹、见过大世面的安排,精细到每个人的工程量,治河治到这个份上, 古往今来真不多见。

“早一日完工,淮安百姓就少一日人拉肩扛的负重啊!”叶宗行面色潮红,连声音都有些颤了,“人多了,需用就大,想不到的事也多,请大帅随时吩咐,淮安倾全力襄助。”

“叶大人和淮安百姓的心意我陈彦纯心领了。”陈瑄满满的志在必得,“皇上之所以没有把这事交给地方,就因它是国家大事,非一方人力、财力、物力所能承担。我走运河多年了,何处沟沟坎坎、何处咽喉索道我最清楚。我在想,管湖西、清江浦凿通之后,我还要奏明皇上,跟上后续工程,否则,运河还说不上通畅。而这些,要涉及到众多的府州 县。我们还是循山东修浚会通河的惯例,以朝廷为主,地方尽地主之谊即可,你就多备些 工具,粮饷、帐篷等其他一切需用都由朝廷开销。我的人十天之内陆续到位,先划定线路, 叶大人的工具半月之内送到有难度吗?”

叶宗行一扬头,嘿嘿一笑:“万余把工具一时还真不好凑,这样,我让山阳县向百姓借一些送到工地先用着,待我购置齐了,除工地所用外,全归还新的。”

“如此甚好!”陈瑄赞道,“叶大人不仅水利在行,体贴民瘼也堪称模范啊!” “大帅过奖了!也是您把我逼到了这份上。”

两个人都笑了。

天色将晚,一缕夕阳斜射,洒在湖面的光芒点缀了万千跃跃欲试、躁动不安的波浪,一片金灿耀眼。陈瑄一行再一次经过“故老”钓鱼的地方,物是人非,依然不见老人的踪影。 昔人已乘黄鹤去?一股悲凉的伤感撞击着每个人的心。难道那古怪的老人就是为我陈瑄献计而来吗?姜太公垂钓而成一代着名宰辅,老人就这样去了,销声敛迹得如此奇怪! 那白发苍苍、飘飘欲仙的身影又浮在眼前,若真的再见不到,那将是他陈瑄、也是大明永远的遗憾。

陈瑄、叶宗行在老人垂钓的地方兀立良久,陈瑄有些哽咽道:“但愿老人是回家安享晚年了……只是,只是,宋尚书治会通,史书上一定会留下个献策的白英老人,我们竟如此疏忽,连老人的名姓都不曾留下,想让朝廷旌表,又去旌表谁?”

“为给大人献上治水一策,已不知他在此等了多久,”叶宗行更是忧伤,“那么大的年纪, 每日里风吹日晒,日月风霜。请大人放心,我会留意,时常来看看,见到了更好,即使见不到, 我们也要把此事上达皇上,天下屡有这样的奇人也是皇上恩泽所致,百姓乐为所用啊!”

从钱塘到淮安,叶宗行一路走来,深感民心思治、民心思安的大势,府衙、县衙贴出治运的榜文后,到官府献计的人还真不少,尽管有些人是抱着投机的心理,但大多数人真真是想帮官府解决挽运——百姓们受苦受累的顽症,民心所向,挡都挡不住。

想起在华亭当诸生那会儿,他叶宗行为朝廷献策也没有出人头地的想法,心甘情愿就想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国家,贡献给大明王朝。县学同窗中,有他这样想法的人绝不在少数,而今朝廷的大臣:蹇义、夏原吉、金忠、宋礼、陈瑄、金纯、蔺芳,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每个人为官、为政的秉性不同,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殚思极虑为国家做事,并愿从民间汲取治国理政的营养,因而使诸多大事顺利完成。这与皇上的施政根本、与整个朝 廷、国家的风清气正有很深的渊源。

陈瑄的漕卒训练有素,善打硬仗,又因他治军甚严,赏罚分明,属下乐为所用。漕运中个个都是小老虎,工地上也不含糊,你追我赶,挥汗如雨。一万余人全线铺开,他们在管家湖西堤内三十余丈处用土石淤泥生生填起了一座四五里长的土墙,大桶小桶的将围挡内的水全部掏干。继而采用阶梯式泥土传递法,将湖底泥土一锹锹、一筐筐传递到两岸大堤上,最后形成一个二丈余深的梯形河槽,只从南北两侧与管家湖水相通,既充分利用了水源,又不至于被淤塞。

只一个多月,湖内工程完成,皇上的圣旨也到了,万余漕卒又扑向了管家湖至鸭陈口 一段,朝廷又调三万官军归他指挥,有了挖湖的经验,平地开挖进展更快,纵向伸开的劳碌军兵与远处零零散散春耕的百姓构成了一幅朴实完美的春播图,远望去,很有春江播绿的诗意。

陈珜所部一个小旗的十个军士想得赏钱而日夜掘进,终因劳累过度一半人卧床不起。 陈瑄训斥了陈珜一顿,亲到帐中看望生病的士兵。从帐中出来,见叶宗行满脸歉意地来了, 就迎了上去。

叶宗行边走边拱手施礼:“百姓们一时上不了,听说弟兄们干活都快拼命了,我过来看看。放眼望去,各卫、各所、总旗、小旗,旗帜鲜明,比着劲前进,都不甘落后,大帅军威远播,名不虚传,叫人感动啊!”

言罢,让属下将劳慰将士的几扇猪肉抬到膳房,自己带着猪耳、猪心等一大堆熟肉和陈瑄进到帐中,见两个小弟兄的肩膀都缠了绷带躺着,心里不是滋味,“弟兄们这么拼命, 在淮安都传开了。见我买了猪肉要来工地,摊贩们七嘴八舌争着要来,那还不乱了?我不同意,大家就把这吃食使劲往下人们手里塞,百姓的一片心意。看来,大帅所为真真是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