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69章 廷尉何在?【1 / 2】

疯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咸阳方面,近几天已经妥善安排了处理匈奴战俘和战利品牛羊等事宜。

战俘全数调给了郑国工程。

有了这数万名壮劳动力,郑国自信可在十五日内完成关中六辅渠的修建。

参与开挖水渠的民众大部分已然返乡继续农事,例如种植甘薯或甘蔗。

在乡老的支持下,部分民众已经愿意试种甘薯,而在张落和巴清的合作担保下,许多人也开始尝试种植小片的甘蔗田。

分发给各地郡县租赁使用的共有十五万头牛,乌氏倮因引导匈奴入侵立功虽免于死罪,但其家财田地牲畜尽数充公,沦为无产之人。

为了养活家族庞大人口,不得不接受了张落在乌氏一族原有地域安置二十五万余头牛羊的方案,其中最初有半数仍归属乌氏。

此外,乌氏一族被分成两部分,统一迁往乌氏县并实行户籍登记管理。

乌氏倮之外又增添了一位族长。

乌氏族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专门负责牧羊,另一部分专责放牛。

大秦每月支付给他们一定的工钱。

由此,曾经在大秦与外敌之间游刃有余,与巴清齐名的大商人,逐渐走向没落。

这让知情后的巴清感慨万千。

还好她及时拉拢了张上卿。

就连先前反对巴清执掌大权、不满巴清与张落关系密切的一些家族成员,也纷纷选择了沉默,转而开始隐隐支持巴清。

他们明白了,即便没有匈奴之事,张落也会针对乌氏一族。

乌氏一族落到这般田地,显然是这位人物所为。

如果再不紧紧依附,后果难以想象。

这一天,章台宫举行廷议,扶苏也在一旁,默默聆听并不发言。

除了几位不在咸阳的官员,三公九卿都悉数到场。

李斯率先开口:

“陛下,灭匈奴一战使国库充盈,臣有一事启奏……当前御史台只监管到郡一级的监御史,对县一级的监察则交由郡守负责,这样恐怕存在虚实之处。

臣请扩展御史台职能,扩大到县级监察。”

如果真如此行事,他的权力将会大幅膨胀。

嬴政听后点点头,这类有助于巩固帝国根基的建议他自然乐见其成。

右丞相冯去疾随即跟上。

“陛下,蜀中的栈道需继续开辟,各地要塞与重要城池,臣建议用水泥重新修葺。”

众人得知郑国新开发的六辅渠已用上了这种建筑材料,无不惊讶。

接着,仆射淳于越起身:

“陛下,在大秦将行新的教科书、并设立博士馆学堂选拔各地优秀学子入读以推广教化之际,臣提议修缮孔子庙,修建孟子庙。

此举既能彰显陛下的教化心意,也可收服天下的学者之心。”

虽然此言有理,但张落却不认为这些寺庙的修缮该是国家开支的重点。

因此当淳于越提奏时,他心中颇为不屑。

张落急忙出列说:

“陛下,臣亦有奏。”

嬴政见状展露微笑:

“张卿有何见告?请说。”

各位大臣见皇帝前倨后恭,不禁心生艳羡。

张落从怀中取出文件递向嬴政:

“臣在此提交一建议——老幼有所养,贫病有所医。”

扶苏看到这里心有共鸣,便亲自接过奏折递给嬴政。

这一提议触动了他的情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