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楼书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地点:宝山区友谊路1号(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内)
简介: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位于宝山区友谊路1号(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内)。
姚子青(1909~1937)广东平远人,又名若振,号中琪, 民国二十六年(1937)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二九二旅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
奉命赴上海抗日,进驻宝山县城。他率领600官兵与敌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全营将士壮烈牺牲。姚子青本人也于9月5日在与侵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在淞沪会战月浦战役中,最残忍的战斗发生在第88师524团与日军的激战中。1937年8月13日,第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部在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战斗异常惨烈,尸体覆盖大地,惨烈程度堪比奥马哈登陆战。
沪剧《沙家浜》中沙奶奶钱晚夏饰演,唱段“八一三”的唱词如下:
“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
江南国土遭沦亡,
尸骨成堆鲜血淌,
满目焦土遍地火光。
历尽艰辛、东进江南、
深入敌后,解放集镇与村庄。
红旗举处歌声朗,
百姓们才见天日光。
沪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其传承价值不可忽视。在《八一三》中,唱词不仅体现了沪剧的艺术特色,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战斗背景和过程: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中日战争中的首次大型会战,持续了三个月。
中国军队在淞沪地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第88师524团在四行仓库的战斗中,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坚守阵地,展现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战斗结果和影响:这场战斗不仅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也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尽管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成功拖住了日军的进攻,为后续的战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历史背景和意义: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它改变了日军侵华的进攻方向,使得国民政府有空间西撤,保留了中国的工业和文化力量。这场战斗的意义在于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使日军不得不调整其进攻策略。
四行仓库在淞沪会战中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中国军队的防御阵地,特别是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英勇事迹,展示了中国军队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光复路1-21号,是1931年由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和盐业银行共同出资建造的货物堆栈。
该仓库由着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七层钢筋水泥结构大楼,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当时西藏路桥周边地区最高的建筑。
在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四行仓库成为了中国军队的重要防御阵地。
88师在闸北与日军苦战两个多月,最终因战况不利被迫撤退。蒋介石决定保留四行仓库作为最后一个阵地,以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仍在坚守上海,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八百壮士在谢晋元的率领下,坚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展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和顽强。
谢晋元在淞沪会战中的角色是第88师262旅524团的中校团附。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谢晋元率部参加了这场战役。
10月下旬,中国军队在蕴藻浜一线反攻失败,日军开始全面反攻。
为了牵制日军并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谢晋元奉命带领“八百壮士”死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八百壮士”孤军奋战4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胜利完成掩护任务。
谢晋元的背景信息:谢晋元,字中民,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曾在北伐战争中受伤。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时,他担任第88师262旅524团中校团附。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被叛徒杀害,后被追晋为陆军少将。
八百壮士的指挥官谢晋元,其官职究竟是团附,团附的由来。
作为部队中的副职军官,人们对副团长是不陌生的。但“团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却很难有人说得出来。
而要想说明白团附,首先得说说团。由于“团”这一建制出现在中国,已经是清末民初之时。所以我们不妨就从这时开始,来探究团附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
清末新政之时,各省普遍编练新军。新军中一般都设有团一级建制,最初称为“标”。按兵种来说,标有步标、马标、炮标之分。
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统一改之为步兵团、骑兵团、炮兵团。
在清末,标的长官称统带官,简称统带,也称标统,对应后来的团长。
统带官之下不设副职,民国初年因袭之,故而团长之下并没有副团长。团内设有教练官1人,司职队伍的思想动员、教育考核等工作,这便是团附的前身。
大名鼎鼎的阎锡山,便曾在山西新军中出任过第二标教练官,一年后升为标统。
1912年底,北洋政府宣布实行新军制,规定每团设一团附,为中校军衔。
后又增设一名团附,为少校军衔。在这之后,团附一职为北洋各派军队所采用。
国军中的团附:
二次北伐结束后,国民革命军(即国军)开始进行大规模整编。
国军的部队建制和官职基本上沿用了北洋的体系,团附一职不但保留,而且同样明文规定为步兵团每团设中校团附1人,协助团长负责该团教育;少校团附1人,协助团长负责该团兵器。
炮兵团只设中校团附一人,兼管教育、兵器,各团不设副职。
但这种编制并不固定,而且各派军阀(包括中央军)出于各种目的,设置副团长、团参谋长(按国军规定实际上团一级不设参谋长),乃至上尉、甚至中尉团附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1930年的国军编制表中,甚至还设有“师附”。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团附实际上起到了副团长的作用。例如淞沪会战中的第88师参谋长(一说参谋处长)张柏亭就在回忆时说道:
“按当时编制,我师各团不设副团长,有中、少校团附各一人,中校团附即相当于副团长。”
两相印证,可以说明,谢晋元当时的职务是团附,而非副团长。
四行仓库在展示中国军队的抗战精神方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四行仓库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使其成为抗战精神的象征。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闸北区,紧邻苏州河,北面是公共租界,南面则是战火纷飞的战场。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四行仓库成为中国军队与日军对峙的前线,象征着中国军队在艰难环境下的坚守和牺牲。
其次,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具体过程和结果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抗战精神。
1937年10月26日,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1营在四行仓库与日军展开激战,坚守了四天四夜,最终在国际社会的介入下退入公共租界。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虽然兵力不足,装备落后,但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牺牲精神,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此外,四行仓库的建筑本身也成为了抗战精神的见证。仓库的西墙布满了弹孔和炮击痕迹,这些痕迹不仅记录了战斗的惨烈,也象征着中国军民在抗战中的英勇和牺牲。
四行仓库守卫战:不到五天却树立了抗战旗帜。
八百孤军坚守四行仓库,面对日军炮火,展现中国军人的脊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