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79章 诸位请看。【1 / 1】

百舸击长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秋日的阳光穿过工坊的窗棂,在地上映出斑驳的光影。工坊里一片寂静,只能听见赢天沉稳的讲解声和工匠们专注的呼吸声。十几双眼睛紧盯着面前摊开的巨大图纸,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34;诸位请看。&34;赢天指着图纸上一处复杂的转弯设计,&34;这里的轨道要特别注意。转弯处内外轨道的高度必须有差异,这个差值要根据转弯的弧度精确计算。否则,火车转弯时可能会出现倾覆的危险。&34;

工匠们听得入神,但眉头都皱了起来。这些复杂的计算对他们来说还是太新奇了。年长的工匠王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小心翼翼地问:&34;殿下,这计算是不是太难了?我们这些粗人,怕是学不会啊。&34;

赢天看着这些忠厚的工匠,心中一动。他知道,要让他们接受这些全新的知识,不能操之过急。

&34;来,我教你们一个简单的方法。&34;他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画起了图形,&34;看,我们可以用这个图来帮助记忆。当弧度是这样时,高度差就是这样&34;

一个年轻工匠张远眼前一亮:&34;哦!原来如此!殿下,这样说我就明白多了!&34;

其他工匠也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赢天看着他们逐渐理解的样子,心中欣慰。这些工匠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在实践中的悟性却很高。

就在这时,张远突然想到了什么:&34;殿下,按照这个道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计算上坡路段的轨道铺设?&34;

&34;对!就是这个思路!&34;赢天大为赞赏,&34;你们现在不仅要学会做,更要学会思考。这才是真正的工匠之道!&34;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快接受新知识。一个年迈的老工匠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赢天注意到了他的异常,走过去轻声问道:&34;老丈可是有什么疑问?&34;

老工匠叹了口气:&34;殿下,我干这一行几十年了,一直都是照着老法子来。现在这些新东西老朽是真的学不动了。&34;

赢天扶着老工匠的肩膀:&34;老丈的经验同样重要。这些新方法,正需要您的经验来印证。您看,这计算出来的数据,不正是您靠经验摸索出来的那些要领吗?&34;

老工匠愣了一下,仔细一想,确实如此。他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34;对啊!以前我们都是凭感觉,现在有了这些计算方法,岂不是更准确了?&34;

就这样,在赢天的耐心教导下,工匠们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短短几个月,他们不仅掌握了新的测量方法,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地形特点来优化铁路线路。

与此同时,秋收季节悄然而至。金黄的麦浪在田野间随风起伏,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然而,在这喜悦的背后,却也有不为人知的辛劳。

一个老农夫擦着额头的汗水,看着地里忙碌的身影,叹了口气:&34;今年的收成是好,可这割麦子的活计太累人了。你看那些年轻人,一个个都累得直不起腰来。&34;

他的话传到了皇宫里。早朝上,嬴政听取各地的农事汇报,脸上虽有喜色,却也带着几分忧虑。

&34;今年的粮食产量确实可喜。&34;嬴政说道,&34;但朕看那些农夫割麦子时的辛苦样子,心中不忍。这收割之事,就没有什么省力的办法吗?&34;

满朝大臣面面相觑,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就在这时,站在殿中的赢天突然开口:&34;父皇,儿臣倒是有个想法。&34;

&34;哦?&34;嬴政来了兴趣,&34;说来听听。&34;

&34;儿臣打算制造一种割麦机。&34;赢天说道,&34;这机器由铁制机械驱动,前端装有旋转的刀片,可以快速割倒麦子。一台割麦机的效率,能顶得上数十个壮劳力。&34;

此言一出,大殿上顿时一片哗然。有大臣不屑地说:&34;荒谬!一个机器怎么可能比得上人力?这不是异想天开吗?&34;

工部尚书也摇头道:&34;太子殿下,此事怕是不妥。这么复杂的机器,造价必然昂贵。农民们哪里用得起?&34;

面对质疑,赢天不慌不忙:&34;诸位大人且听我解释。这割麦机虽然造价不菲,但可以集体使用。而且省下的人力,完全能够弥补成本。最重要的是,它能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34;

嬴政听得连连点头:&34;有道理!朕倒要看看,这割麦机到底有何神奇之处!&34;

朝会结束后,赢天立即召集工匠回到工坊。当他取出割麦机的图纸时,工匠们都惊呆了。

&34;殿下,这这也太复杂了!&34;王德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零件,额头上又开始冒汗。

赢天却胸有成竹:&34;不要怕。我们一步一步来。先从最基本的零件开始&34;

就这样,赢天开始手把手地教导工匠们。从最简单的齿轮到复杂的传动装置,他都耐心解释每个细节。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反复演示,直到每个人都完全理解。

一天深夜,当其他人都已经休息时,赢天发现张远还在工坊里研究图纸。

&34;这么晚了还不休息?&34;赢天走过去问道。

张远抬起头,眼中带着兴奋:&34;殿下,我好像明白了什么!这些齿轮的啮合,就像是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如果我们把这里的角度调整一下,是不是能让传动更顺畅?&34;

赢天仔细看了看张远的修改建议,眼中闪过一丝惊喜:&34;不错!你不仅学会了原理,还能举一反三。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34;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工匠们分工合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割麦机的制作中。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在赢天的指导下,他们都一一克服了。

终于,第一台试验机完成了。工匠们都屏住呼吸,等待赢天检查。当他认真检查完每个零件后,满意地点点头:&34;做得很好!明天就去田间试验。&34;

第二天一早,消息传遍了整个咸阳城:太子要在皇家试验田展示新发明的割麦机!农田周围早已围满了人,有大臣、农民,还有不少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