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击长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嬴政也亲自来了,站在特设的高台上。虽然他极力保持威严,但眼中还是掩饰不住期待的神色。
&34;开始吧。&34;赢天一声令下,工匠们推动割麦机进入麦田。
随着机械的转动,锋利的刀片开始高速旋转。割麦机稳步前进,麦子应声倒下,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地上。眨眼之间,就收割了一大片麦田。
现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呆了。那些之前质疑的大臣,此刻说不出话来。
一个老农夫突然&34;扑通&34;一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34;太子殿下真是我们农民的大恩人啊!有了这个机器,我们就不用再累死累活了!&34;
嬴政也激动地说:&34;好!好!这才是真正利国利民的好东西!&34;他转向那些大臣,&34;你们看看,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以后要多支持这样的创新!&34;
王德等工匠们感动得跪倒在地:&34;多谢殿下教导之恩!以前我们只知道照图纸做东西,现在才明白,做工匠还要懂得这么多学问。&34;
赢天扶起他们:&34;你们都是大秦最优秀的工匠。掌握了这些技术,就要用它们来造福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匠人之道!&34;
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百姓们议论纷纷,都说太子不仅心系民生,还懂得这么多神奇的技术。更让人钦佩的是,他不吝赐教,让工匠们也都学会了这些本领。
一位在集市上卖农具的老者感慨道:&34;有这样的太子,真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啊!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34;
这就是割麦机的诞生故事。它不仅带来了农业生产的革新,更展现了一个年轻太子的远见卓识。在他的引领下,大秦的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工匠们的技术素养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常说:&34;太子授艺,不分贵贱。&34;这不仅是对赢天教导之恩的感激,更是对他提升民生的赞誉。而这台割麦机,也成为了大秦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象征。
春日的晨光刚刚洒落咸阳城,酒楼上已经传来悠扬的吟诵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诗人李白云正在深情朗诵他新作的诗篇。这位曾经对朝廷多有微词的老诗人,如今却为太子的新政歌功颂德。
&34;太子恩泽遍四方, 耕织之术利农桑。 铁轨纵横通万里, 割麦机巧助农忙。 民心所向非虚语, 政绩斐然果可量。 但愿年年添新器, 永保神州稻粱香。&34;
楼下渐渐聚集了不少人,既有身着锦衣的富商,也有面带尘土的农夫。他们听得入神,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34;李老这诗写得好啊!&34;一个商人赞叹道,&34;尤其是&39;民心所向非虚语&39;这句,道出了我们的心声。&34;
就在这时,一个面色阴沉的中年文士突然冷笑一声:&34;哼!李白云,你也算是名士,怎么净写这样奉承的诗?什么叫&39;民心所向&39;?还不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34;
李白云目光严厉地看着那人:&34;魏先生,你这话就不对了。老夫一生写诗,只求问心无愧。太子殿下的功绩,是实实在在的。你说是利益蒙蔽了眼睛,那请问,太子的新政可有半点对不起百姓的地方?&34;
那魏姓文士语塞,但仍不甘心:&34;这些新奇的玩意儿,迟早会坏了我大秦的根基!&34;
&34;放肆!&34;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怒喝。原来是一位参加殿试的举子,他义愤填膺地说:&34;魏先生,你说这话未免太偏颇了。太子殿下推行新政,哪一件不是为了百姓?就说这次殿试的改革,让我们这些寒门子弟也有了出头的机会,这难道不是大善政吗?&34;
几个同样准备参加殿试的学子也纷纷附和。一时间,酒楼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李白云看着这一幕,欣慰地笑了。这正说明太子的新政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有人反对,也改变不了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殿试已经开始。往年的考场总是一片肃穆,但今年却有些不同。考生们虽然依然认真,但脸上少了几分惶恐,多了几分从容。
嬴政坐在高台上,目光如炬。这是他第一次亲自监考,就是要看看这些未来的栋梁之材到底有什么本事。
忽然,他注意到一个考生在答题时频频抬头,似乎在思考什么。往年这种情况很少见,大多数人都是埋头抄写背诵的内容。嬴政悄悄让人记下这个考生的座位号,准备等考试结束后看看他写了什么。
礼部尚书在一旁小声提醒:&34;陛下,时辰不早了,要不要去用膳?&34;
嬴政摆摆手:&34;不急。朕倒要看看,这些考生能写出什么新见解来。&34;
就在这时,考场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原来是一个老儒生闯到了考场门口,大声疾呼:&34;陛下啊!这样的考试太离经叛道了!什么&39;论水利之利弊&39;、&39;议农田之改革&39;,这些俗务,岂是读书人该操心的事?&34;
守卫立即要去拿人,嬴政却抬手制止了。他走到门口,平静地问道:&34;那依你看,读书人该操心什么?&34;
老儒生愣了一下,随即理直气壮地说:&34;读书人自然是要研习圣贤之道,明察古今之理&34;
&34;好一个圣贤之道!&34;嬴政突然提高了声音,&34;可圣贤之道,归根结底不就是为了治国安民吗?水利、农田,这些难道不是关系民生的大事?&34;
老儒生被问得哑口无言。这时,嬴政又说:&34;你可知道,正是因为过去的士人只知道空谈理论,才让许多该办的实事都耽搁了。小九改革科举,就是要选拔真正能为百姓办事的人才!&34;
这一席话不仅让老儒生惭愧地退去,更让周围的人对太子的改革有了更深的认识。
另一边,工坊内也在上演着一场特殊的&34;课堂&34;。一台珍妮机突然发出刺耳的响声,随后彻底停转。工匠们都紧张地看着这台价值连城的机器,生怕真的坏了。
赢天闻讯赶来,仔细察看了一番,突然笑了:&34;来得正好!这是个难得的实践机会。&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