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甜粽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能不能守我的规矩才最重要!”
朱厚熜话音刚落就察觉到一股逼人的杀气从朱元璋身上传来:“能不能守他们的规矩咱不知道,但是咱手里的刀能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咱的规矩!”
朱标闻言,连忙安慰朱元璋说那都是话本里的事,当不得真。朱标劝了过了好半天,朱元璋才慢慢消气
劝解过了朱元璋的朱标对着朱厚熜说道:“嘉靖帝,你是想说这群读书人会形成新的门阀?”
朱厚熜纠正了一下朱标的说法:“是学阀,读书人垄断知识、掌控着知识的解释权,再加上读书人彼此以同乡、同窗、同年等等诸如此类的缘由互相结交,最终必然会导致党争!”
朱元璋听到“党争”二字之时脸色骤变,朱标则是心有余悸地说道:“纵观历朝历代,无论是前汉时期的党锢之祸、大唐时期的李牛党争、亦或是前宋王安石的熙宁变法时期新旧两党的争斗,没有一个对国家是有利的,如此争斗有何意义?”
朱厚熜嘲讽地说道:“有意义,当然有意义!”
朱标有些恼火地反问道:“有什么意义?”
“打倒政敌就是意义!”
朱厚熜冷冷地说道:“对他们来说,百姓不重要,朝廷也不重要,没有政敌对他们很重要!”
“既然结党了,就必然营私,都结党营私了,谁还把国家百姓放在眼里?
利益总共就这么多,你多分一点,我就少分一点,既然我不想分利益给你,那就只好干掉你了。
到了这个时候哪还有对错之分,有的只是立场之别,但凡是敌方赞同事,无论对国家朝廷是否有利,通通反对
只要是自己这一方的提议,无论有多荒谬,一律赞成。至于百姓国家?那是以后再考虑的事情!”
朱元璋怒喝一声:“他们敢,其他朝代咱管不了,在咱洪武一朝,谁敢结党咱就拿刀砍了他们的脑袋!咱倒要看看是他们的脖子硬还是咱的刀快!”
“太祖爷,靠杀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朱厚熜摇着头对朱元璋说道:“再说,他们还真敢试试太祖爷你的刀子够不够锋利!”
朱元璋问道:“什么意思?”
“按照嘉靖朝留下的史料记载,自今年也就是洪武十五年开始,朝廷恢复科举。
但是由于北方连年战乱,文化也好、经济也好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北方的文教水准普遍低于常年处于和平状态下的南方。
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历届科举中脱颖而出的南方士子远多于北方士子。自然而然导致朝中官员南方人数远高于北方人。
原本大家也没在意这件事,都觉得这很正常,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南方的官吏胆子越来越大。
终于,在洪武三十年这些人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南北榜事件’!”
虽说事情并未发生,但毕竟牵扯到洪武一朝朱标有些急切地问道:“南北榜?什么意思?”
朱厚熜冷笑着说道:“洪武三十年朝廷举办科举,结果那一年的科举高中的士子全部都是南方人,北方人一个都没有!”
“于是有北方士子在放榜时质疑‘为什么高中的都是南方士子,难道大明只有南方半壁江山?’太祖爷听闻之后大为恼火。
遂下令礼部重新阅卷结果被礼部以科举公平公正,北方士子没能高中皆因北方士子学识不足为由拒绝。”
闻言,朱元璋大怒:“入他娘,这事咱用脚底板想也知道有问题!”
朱厚熜摊摊手说道:“这不是明摆着的吗?这些文官就是看洪武三十年时的太祖爷老了,懿文太子早逝,皇太孙朱允炆年幼,觉得太祖爷和朱允炆好欺负,想要夺权了!”
朱元璋语气冰冷地问道:“咱看他们是活腻了!”
“还是太祖爷最了解自己,洪武三十年,太祖爷亲自下令追责此次科举所有官吏责任,主持科考官员全部处死、涉案官员受罚、复审考卷官员凌迟处死!”
朱厚熜继续讲述道:“之后,太祖爷亲自问策遂录用张伯安等61名北方士子。
但可惜的是即使太祖爷下杀手整治,这种情况依旧未能发生实质的改变,在之后的科考中南方士子高中人数始终远远高于北方士子。”
朱标追问道:“嘉靖帝,说了这么多你可有法子解决这个问题?”
朱厚熜轻咳一声说道:“很简单,朝廷只要按照地域分配高中名额即可,比如按照布政使司分配高中名额。”
“按照地域分配名额……”
朱元璋听到朱厚熜出的主意开始在奉天殿中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思索朱厚熜的方法。
过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后,朱元璋还未说话,朱提问道:“嘉靖帝,按地域分配名额是否会有沧海遗珠之憾?”
朱厚熜摇了摇头说道:“当然会有,但这个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我们能做到就是尽可能的保证科举的公平!”
“按地域分配名额说的是指按照一定比例在各个地域录用士子,这样一来每个地方士子的竞争者就是同一地域的士子。
若是这种情况下还没高中,那就是他自己不争气,怪不得旁人了。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排除了文教水准对科举取士的影响。”
听完朱厚熜的解释,朱元璋啧啧称赞道:“厚熜,还是你脑袋瓜子真好使!”
一旁的朱标总结道:“科举改制从科考内容上要分科取士,不仅要会四书五经,根据朝廷需求还可增加算学、墨学等内容。
从制度上要要求高中士子去当三年刀笔吏磨炼一番,如此才能避免只会纸上谈兵的官员执政害民。”
“同时在录取士子之时,可以以各个地域为划分按照比例录取士子,避免某一地区官员过多,导致党争。”
听朱标总结完,朱元璋思索片刻说道:“厚熜,你还没说那些文人断章取义、曲解文章,把控四书五经解释权的做法该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