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3072466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洪武年间,阳光洒在福州城的大街小巷,一片繁荣祥和之景。朱棣、徐妙云携着三个孩子——朱高炽、朱高煦、朱宝云,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了这座美丽的城市,三个小家伙领略了福州的美景人情,对福州可谓是赞不绝口。
这日清晨,朱棣身着一袭浅色的衣袍,腰间束着玉带,身姿挺拔,目光深邃而坚定。徐妙云则身着淡紫色的华服,发髻高挽,插着一支精致的金钗,面容温婉,尽显高贵典雅之态。
朱高炽,生得眉清目秀,举止沉稳,颇有几分儒雅之气。朱高煦,虎头虎脑,精力充沛,眼神中透着机灵劲儿。朱宝云,粉雕玉琢,乖巧地牵着母亲的手。
朱棣看着妻儿,微笑着说道:“今日,咱们去拜访一下福州的父母官骆正大人,也让孩子们见识见识。”
徐妙云微微颔首,轻语道:“甚好,听闻骆正大人为官清正,治理有方,定能让孩子们学到不少。”
一家五口坐上马车,朝着骆正的府邸缓缓前行。
此时,骆正正在府中书房,眉头微蹙,专注地处理着政务。他身着官服,面容严肃,手中的毛笔不停地在文书上批注着。窗外的微风轻轻拂过,吹动了桌上的纸张,他却浑然不觉。
忽然,一名家丁匆匆跑来,一路小跑,脚步急促,连衣带都有些歪斜。他喘着粗气,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大声说道:“大人,府外有客人到访。”
骆正放下毛笔,眉头微皱,疑惑地抬起头问道:“是何人?竟如此匆忙。”
家丁咽了咽口水,努力平复着呼吸,说道:“小的不知,只瞧着气势不凡。即使衣裳朴素但仍难言高贵气质。”
骆正心中一怔,他连忙起身,双手不自觉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又快速捋了捋头发,说道:“快随我去迎接,莫要失了礼数。”
骆正迈着急促的步伐,穿过曲折的回廊,心跳愈发加快。来到府门前,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这才缓缓推开大门。
当骆正看到朱棣一家时,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和惊讶,但很快就被惊喜所取代。他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嘴角上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的目光停留在朱棣身上,心中暗自惊叹。只见朱棣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一袭锦袍衬得他越发威严。他的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自信和坚毅,让人不禁为之倾倒。徐妙云则端庄秀丽,她的面容温婉而美丽,尽显高贵气质。她身着一件素雅的长裙,更显得她的优雅和大气。她的眼眸清澈明亮,宛如一池清泉,令人心生敬意。朱棣和徐妙云的身边站着三个孩子,他们的衣着光鲜亮丽,神情各异。大儿子朱高炽一脸温和,二儿子朱高煦一脸机灵,小女儿朱宁安则活泼可爱,一双大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骆正呆呆地看着这一家人,脑海中一片空白,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他连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快步走上前去,恭敬地行礼道:“下官不知燕王、燕王妃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望殿下、王妃恕罪,拜见燕王殿下与燕王妃。”说着,骆正深深地弯下腰去,行大礼参拜。朱棣见状,连忙上前一步,伸手扶起骆正,微笑着说道:“骆大人快快请起,本王此次前来,并未提前告知,就是不想劳烦大人特意准备。”
朱棣拍了拍骆正的肩膀,说道:“骆大人,久闻您在福州治理有方,本王一直想来看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福州城在您的管理下,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您功不可没啊。”
骆正连忙躬身,谦逊地说道:“殿下过誉了,下官不过是尽了为官的本分,全仰仗陛下的洪福和朝廷的支持。能得殿下夸赞,下官诚惶诚恐。”说着,骆正微微抬起头,目光中透着感激与谦逊,双手不自觉地搓了搓衣角。
这时,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一脸兴奋地说道:“父亲,这福州城可真热闹,比我们那儿有趣多了。”
朱高煦也跟着嚷嚷:“是啊,父亲,街上好多好玩的东西,还有好多好吃的!”
小女儿朱宝云则眨着灵动的大眼睛,乖巧地说:“父王,我喜欢这里,感觉很温馨。”
徐妙云微笑着说道:“骆大人不必过谦,这一路走来,街市繁华,百姓脸上皆洋溢着幸福之色,足见大人的功绩。”
骆正感激地看了一眼徐妙云,说道:“王妃谬赞了,这全赖朝廷的政策好,下官不过是执行者罢了。”
朱高炽此时起身,恭敬地向骆正行礼,说道:“骆大人,晚辈久闻您的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骆正连忙说道:“小公子过奖了,快快请坐。”
朱高煦则好奇地四处张望,忍不住说道:“骆大人,您这府里可有什么好玩的?”
朱棣脸色一沉,喝道:“煦儿,不得无礼!”
朱高煦吓得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言语。
骆正笑着解围道:“二公子天真活泼,无妨无妨。”
朱棣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这孩子平日里被宠坏了,还望骆大人莫要见怪。”
骆正说道:“殿下言重了,小孩子天性如此。”
朱宝云一直安静地坐在徐妙云身边,忽闪着大眼睛,奶声奶气地说道:“骆大人,福州这里好美,很多好吃的?”
骆正微笑着回答道:“小公主,福州自然是美的,有山有水,还有许多好吃好玩的。”
众人皆笑了起来,气氛也随之轻松了许多。于是骆正大人与朱棣接下来聊天没有了原来的拘朱棣轻抿一口茶,目光温和地说:“骆大人,本王在来的路上,见这城中街道整洁,商铺林立,百姓们皆是神色欣然,此等景象,定是您治理有方啊。”
骆正微微欠身,说道:“殿下,福州能有今日之貌,全赖百姓们勤劳肯干,下官只是在其中略作引导。”
朱棣点了点头,问道:“那骆大人在农业方面,可有什么独到之策?”
骆正沉思片刻,答道:“殿下,下官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并引进了新的耕种技术和优良的作物品种。同时,还组织了农会,让经验丰富的老农传授耕种之法,如此一来,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百姓们的温饱得以保障。”
朱棣听得专注,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此乃良策。那商业方面呢?”
骆正说道:“下官降低了商业赋税,规范了市场秩序,打击了不法商贩,为商家创造了一个公平稳定的营商环境。如今,福州的贸易日益繁荣,不仅本地物产畅销,外地的货物也纷纷涌入。”
这时,朱高炽好奇地插话道:“骆大人,那百姓的教育问题,您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骆正看向朱高炽,微笑着回答:“世子,下官在城中增建了多所学堂,不仅聘请了饱学之士授课,还对贫困学子给予资助,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朱高煦也凑过来问道:“那有没有教武艺的地方呀?”
骆正笑了笑:“二公子,城中也设有武馆,供有志之士习武强身。”
朱棣看着孩子们与骆正的交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徐妙云轻轻开口:“骆大人,听闻福州的医疗也有所改善,不知您采取了何种措施?”
骆正说道:“王妃,下官招募了各地的名医,在城中开设了医馆,还组织郎中下乡为百姓义诊。此外,下官还命人编写了简单的医书,向百姓普及一些常见病症的防治之法。”
朱棣赞叹道:“骆大人考虑得如此周全,实乃百姓之福。”
骆正连忙说道:“殿下过奖,下官不敢居功。只是这治理之事,千头万绪,下官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望殿下指点。”
朱棣摆了摆手:“骆大人切莫过谦,本王此次前来,也是希望能从您这里汲取经验。”
徐妙云说道:“骆大人,不知在民生保障方面,您还有何举措?比如对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
骆正回道:“王妃,下官设立了善堂,收留孤寡老人,为他们提供衣食住所。对于贫困家庭,给予一定的救济粮和银钱,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朱高煦眨着大眼睛说道:“骆大人,我觉得福州真好,大家都很开心。”
众人都被朱高煦的童言童语逗笑,气氛更加温馨。
朱棣感慨地说:“骆大人,您的这些作为,让本王深受启发。若天下官员皆能如您这般用心治理,百姓何愁不幸福安康。”
骆正郑重说道:“殿下,下官定当继续努力,不负朝廷和百姓的期望。”
在福州城骆正的府邸中,朱棣、徐妙云带着孩子们与骆正相谈甚欢,话题逐渐从福州的民生治理转向了国家的治理之道。
骆正微微躬身,神色恭敬而郑重地说道:“殿下,能与您探讨国家治理之策,实乃下官之幸。以殿下之雄才大略,未来若主理国政,当以民生为本,重视农业之发展。农乃国之根本,需保障农田水利之建设,鼓励农耕技术之革新,确保粮食之充足,百姓方能安居乐业。”
朱棣微微点头,目光专注地倾听着。
骆正继续说道:“再者,商业之繁荣亦不可忽视。适度放宽商业政策,促进贸易往来,既能充盈国库,又可增添市井之活力。但需严格监管,以防奸商谋利,扰乱市场秩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