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李想的阅历,即便是面对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他也丝毫不惧,只是几句话,就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这也没办法。”李世民皱眉道,“你是不是有什么打算?”
“路途遥远,这也是无奈之举,随着疆域的扩张,这个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不过,交通不便,这一点是可以改进的。”
“难道现在就没有进步吗?”
“干爹,这只是暂时的好转。只需一场暴雨,各地官道便会变得泥泞不堪,就算是长安至洛阳这等官道,也禁不起几场大雨。”
对于大唐的官道,李想并不是很满意。
虽然官道上的道路很宽,也用碎石加固过,但是坑坑洼洼,却是无法避免的。
不仅影响了马车的速度,而且对马匹和马车都有很大的伤害。
“想儿,不要拐弯抹角的,直接说出你的目的吧!”
“修水泥路!干爹,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这路修得好,不但可以加速消息传递,巩固朝廷统治,更重要的是,对于百姓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
“修水泥路?”
李世民完全不相信李想的话。
要知道,大唐的官道那么多,如果全部修建水泥路,户部的税收就算是翻一倍,也不够用,就算是修十个大明宫,也用不了那么多水泥。
“是啊,干爹应该很清楚,大明宫的水泥路是什么效果。长安城和洛阳、太原、定襄之间的道路,如果全部换成水泥路,那效果就非常好了。”
李想没想过一蹴而就。
不可能像后世一样,村村通水泥路。
光是想要在大唐的几个重镇之间,修建一条水泥路,已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但马周来信,言说定襄的水泥作坊已经就绪的时候,李想就起了这个心思。
修路不好吗?
当然好啊!
李世民是不是希望大唐的道路变得更加的宽阔,更加的平坦?
当然想了。
大明宫的建造,需要大量的水泥,难道李世民不知道这水泥路的好处?
这一点,他当然清楚。
不过,为什么不把官道改成水泥路?
大唐是建立在隋朝的尸骨上的。
隋文帝那么有才华的人,为什么在杨广的手里,短短十多年,就把江山给毁了呢?
三次征高句丽,虽然是最直接的理由,但李世民认为,杨广即位之初,大隋王朝的覆灭已经成为定局。
大业元年,隋炀帝杨广下令修建东都,每个月征募二百万人,历时十个月,终于完工。
之后,杨广又命人修筑运河,修建龙船,修建显仁宫,江都宫,临江宫,晋阳宫和西苑等宫殿,尤其是大运河的修筑,更是调动了数百万民夫。
要知道,大隋的人口也不过数千万,这一次,足足有十分之一的人被抽调走了。
这些工程的工期都很短,再加上官员们的层层施压,不知道死了多少民夫。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自立国以来,在大规模征召民夫这件事情上,一直非常谨慎的原因。
所以,对于这修路,李世民也是慎之又慎。
“想儿,朕知道水泥路是一件好事,但是,修水泥路并不是一件好事。隋朝的大运河不是很好吗?大运河把南北连接在一起,方便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这当然是好事,但是……”
听到李想这么说,李世民沉吟片刻,终于开口了。
“干爹,我知道您的顾虑,事实上,那些伟大的工程,最后都是因为隋炀帝太过心急,不计后果的强行推行。不过,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大运河的经验,慢慢来,不征发民夫,也不会引起民变。”
“这一点,朕承认。可是,不征发民夫,谁来修路?再说了,砂石虽然不值钱,可是,你燕王府也不会白送啊。”
前隋的教训还在,李世民也不敢轻举妄动。
“不知道干爹可知道定襄有一支捕奴队?”
“好啊!朕都没和你说过,你居然还敢主动提出来!朝堂上弹劾你的奏章堆积如山,朕岂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