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22章 三位一体养殖系统【1 / 1】

一只山竹榴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明远指向大棚的一侧,那里用网格隔出一块区域,里面养着几十只鸡。

&34;整个系统是这样运作的,&34;李明远开始讲解,

&34;鱼池里的水富含氮和磷等营养物质,通过水泵输送到上面的种植管道,为蔬菜提供养分。蔬菜吸收这些养分后,水被过滤,再回流到鱼池。而鸡的粪便经过简单处理后,也会加入到水循环系统中,为整个系统提供额外的有机肥料。&34;

赵部长和其他参观者听得目瞪口呆,这套系统在他们眼中简直像天书一般神奇。

&34;这么说,鱼、鸡和蔬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34;赵部长试图理解这个概念。

&34;没错,&34;李明远点头,&34;鱼的排泄物滋养植物,植物净化水质供鱼生存,鸡的粪便又为整个系统提供额外养分。整个系统几乎不产生废物,一切都被循环利用。&34;

赵部长蹲下身,观察着水池里的鱼,&34;这些是……鲤鱼?草鱼?&34;

&34;主要是鲤鱼和罗非鱼,&34;李明远解释道,&34;罗非鱼生长快,适应性强,是最适合这种系统的鱼种之一。&34;

赵部长站起来,又指向上方的种植管道,&34;这些蔬菜生长得这么好,没用什么化肥吧?&34;

&34;完全不需要额外的化肥,&34;李明远自豪地说,&34;鱼和鸡的排泄物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养分。而且这种立体种植方式,每平方米的产量是传统种植的四到五倍。&34;

&34;四到五倍?&34;赵部长惊呼,&34;你确定这个数字准确吗?&34;

&34;非常准确,&34;李明远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34;这是我们的生产记录,过去三个月,这一个大棚的蔬菜产量相当于外面同等面积土地的47倍,而且全年都能稳定生产,不受季节限制。&34;

赵部长接过记录本,仔细翻看,眼睛越瞪越大,&34;这……这……我得马上通知农业部门来看看!&34;

他转向身边的秘书,&34;立刻联系农科院,就说我在轧钢厂发现了一项可能改变全国农业生产的重大技术,请他们派专家团队紧急过来考察!&34;

秘书匆匆离去,赵部长则迫不及待地继续参观,不放过任何细节。

&34;这温度怎么控制的?冬天不会太冷吗?&34;

李明远指向大棚顶部的几个装置,

&34;这是太阳能热水器和热空气循环系统,白天利用太阳能加热水,晚上通过热水管道和热风机释放热量,保持大棚内温度恒定。&34;

&34;这么说,冬天也能种菜?&34;赵部长问。

&34;没错,整个冬天,这个大棚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5度以上,完全可以进行正常生产。&34;

赵部长摇着头,难以置信,&34;明远啊,你这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数控机床、雷达、火箭炮,现在又是农业技术……你这知识面也太广了吧?&34;

李明远笑了笑,&34;在莫城学习时,接触过一些农业技术资料。再说了,科学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掌握了基础知识,举一反三并不难。&34;

赵部长欣赏地看着李明远,

&34;不管怎么说,你又立了大功了。如果这种技术能在全国推广,那对我们国家的粮食问题将是巨大的帮助!&34;

正说着,几辆轿车驶入厂区,一群穿着朴素的中年人匆匆走来,看样子是刚被紧急召集的农科专家们。

&34;快,这边!&34;赵部长热情地招呼他们,&34;来看看我们龙国农业的未来!&34;

专家们跟着赵部长走进大棚,刚一进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推了推眼镜,难以置信地走向立体种植系统,仔细检查每一个环节。

&34;这……这是谁设计的系统?&34;老专家震惊地问,声音有些发颤。

&34;就是他,李明远,我们轧钢厂的总工程师,&34;赵部长自豪地介绍,&34;特等功臣,五星勋章获得者!&34;

李明远再次详细讲解了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从水循环到温度控制,从光照管理到营养平衡,每一个环节都清晰明了。

专家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低声讨论,偶尔提出一些专业问题,都被李明远一一解答。

那位老专家更是激动得手都在发抖,一边记笔记,一边摇头叹息。

&34;李总工,&34;老专家终于开口,&34;你这套系统,如果能在全国推广,特别是在那些缺水、土地贫瘠的地区……那简直是……简直是救命啊!&34;

另一位农科专家补充道,&34;我们国家很多地区土地贫瘠,水资源紧缺,农民们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产量还是上不去。你这套系统不仅节约水资源,还能大幅提高产量,简直是雪中送炭!&34;

李明远点点头,&34;我已经编写了一套简化版的操作手册,&34;他从桌上拿起一本小册子,

&34;即使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也能很快掌握基本技术。系统的材料大多是常见物品,成本不高,适合在基层推广。&34;

农科专家们如获至宝,纷纷翻阅这本手册,脸上的表情从震惊到欣喜,再到深思。

&34;我们必须马上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项技术,&34;老专家郑重地说,

&34;特别是西北、西南等粮食产量不稳定的地区,这将彻底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34;

赵部长满意地看着这一幕,拍了拍李明远的肩膀,&34;好啊,又一项造福人民的技术!明远,你真是我们国家的宝贝!&34;

农科专家们继续参观和讨论,对每个细节都充满好奇和赞叹。

他们在大棚里前前后后转了不下十遍,仔细记录每个系统的参数和运行状态,甚至采集了水样和植物样本,准备带回去进一步研究。

临走前,那位老专家紧紧握住李明远的手,眼中含着泪水,

&34;李总工,你这项技术,将会改变成千上万农民的命运。我从事农业研究四十多年,从没见过如此巧妙的系统。谢谢你,代表全国的农民谢谢你!&34;

看着农科专家们如获至宝般地离去,赵部长笑着对李明远说,&34;看来你又要再添一枚勋章了!&34;

&34;别,别,&34;李明远连连摆手,&34;这只是个小发明,和国防技术比起来不值一提。对了,我正要找您汇报一个新项目。&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