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百零二章 非一日之功
齐征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头顶,左手紧紧攥住了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那个坑呢?”他强压下怒火和悲痛,问道。
“李大侠用巨石暂时封住了坑口,但下面……似乎还有些不干净的东西。”柳如是心有余悸地道,“而且,那坑周围数十丈,草木枯萎,生机断绝,寻常人靠近了就觉得心慌气短。”
李白接口道:“那邪物虽然被毁,但怨气和死气已经污染了那片地脉,成了个凶煞之地。想要彻底净化,恐怕需要些特殊手段,非一日之功。”
齐征默然。一个处理不好,那地方恐怕会变成滋生邪祟的源头,后患无穷。
平江县,现在不仅是百废待兴,更是危机四伏。内有奸细未除,外有强敌环伺,经济遭受重创,民心惶惶不安,还多了一个随时可能爆发的凶煞之地。
局面糜烂至此,换做任何一个官员,恐怕早就崩溃或者弃官逃走了。
但齐征没有。
越是艰难,他眼中的斗志反而越盛。
他一手缔造的繁荣,绝不能就此终结!
“柳主事,”齐征看向柳如是,声音虽然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传我的命令:第一,立刻统计死伤人员名单,登记造册,发放抚恤。县衙就算砸锅卖铁,也绝不能亏待了死难的百姓和弟兄!”
“第二,全城戒严!封锁所有出入口,严查奸细!特别是县衙内部,给我一寸一寸地查!任何可疑之人,先拿下再说!”
“第三,安抚百姓!告诉他们,县衙还在,本官还在!定会尽快恢复秩序,严惩凶手!组织人手,清理街道,掩埋尸体,防治瘟疫!”
“第四,张贴告示,悬赏!重金悬赏提供影蝠卫、往生教线索者!另外,也悬赏能净化那处凶煞之地的奇人异士!”
“第五,立刻派人去府城,不,直接去江南道总督衙门!将平江县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上报!请求援助!就说……前朝余孽勾结南疆邪教,意图颠覆,证据确凿!”
一连串命令下达,条理清晰,直指要害。
柳如是强忍着悲痛,一一记下,眼中重新燃起了光彩。只要大人还在,平江县就还有希望。
“是!奴家这就去办!”柳如是立刻转身离去,步伐匆匆,带着一股雷厉风行的气势。
房间里只剩下齐征和李白。
李白看着齐征,眼神复杂:“齐老弟,你这伤……”
“死不了。”齐征打断他,看着自己的右臂,“这笔账,我记下了。他们给我的,我将来百倍奉还。”
他顿了顿,又道:“李大哥,这次多谢你仗义出手。否则,平江县……”
“你我之间,何须言谢。”李白摆摆手,给自己灌了口酒,“只是,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平江县现在这个样子,你……”
“我要留下来。”齐征斩钉截铁地道,“这里是我的心血,我不会放弃。”
“可是……”李白欲言又止。平江县现在就是一个烂摊子,更是一个漩涡中心。各方势力都盯上了这里,齐征留下来,无异于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而且他现在身受重伤,实力大损。
齐征看出了他的担忧,笑了笑:“我知道很难。但烂摊子,收拾收拾就好了。敌人强,想办法让他们狗咬狗就是了。至于我自己……”
他掂量了一下手中的判官笔,虽然还没搞懂这玩意儿到底怎么用,但它能压制死气,或许还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转机。
“总会有办法的。”齐征道,“眼下最要紧的,是稳定人心,恢复秩序,还有……搞钱。”
重建需要钱,抚恤需要钱,招募人手需要钱,悬赏也需要钱。
经历这场浩劫,平江县的财政恐怕已经濒临崩溃。向上请求援助,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官场倾轧,能拨下来多少还是未知数。
必须尽快找到来钱的路子!
靠什么来钱?
之前的商贸交流会被彻底搅黄了,外地客商死的死,逃的逃,短期内是不可能再吸引他们回来了。本地的乡绅富户,在这场灾难中也是损失惨重,能自保就不错了,指望他们捐输也不现实。
齐征的目光,再次落到了那支判官笔上。
这支笔,引来了这么多灾祸,差点要了他的命。现在虽然变得古怪,但或许……也能成为破局的关键?
他想起了脑中那段莫名其妙的“笔法精要”。
书法?
齐征本身的书法/功底就不俗,一手馆阁体写得中规中矩。但那段“笔法精要”所论述的境界,远超他之前的认知,讲求的是以神御笔,意在笔先,追求的是一种气韵和风骨。
如果……他能掌握这种笔法,写出来的字,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能不能……卖钱?
这个念头一出,连齐征自己都觉得有些荒唐。堂堂县令,靠卖字为生?传出去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但眼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而且,如果他真能写出蕴含“神意”的书法,或许不仅仅能卖钱,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安抚人心?提振士气?甚至……对抗邪祟?
“李大哥,”齐征看向李白,“能不能……帮我弄些上好的笔墨纸砚来?”
李白一愣,随即明白了什么,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容:“齐老弟,你这是……打算弃武从文,陶冶情操/了?”
齐征苦笑:“算是吧。总得找点事情做,免得自己胡思乱想。”
李白点点头,没再多问。他起身道:“好,笔墨纸砚包在我身上。你安心养伤,外面的事情,我帮你盯着点。”
说完,他转身离去。
房间里再次安静下来。
齐征靠在床头,左手摩挲着冰冷的判官笔,右手感受着那不断传来的死寂痛楚。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开始回忆那段“笔法精要”。
起初还很晦涩,但随着他将精神沉浸其中,渐渐地,仿佛有一扇新的大门在他面前缓缓打开。
他开始理解那些文字背后的深意,理解那种追求“神意契合”的境界。
不知过了多久,李白回来了,不仅带来了笔墨纸砚,还是极品的那种——徽墨、宣纸、湖笔,甚至还有一方端砚。
“这些够不够?”李白将东西放在床边的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