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43章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1 / 3】

张一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回目解读:诗意背后的隐喻

1.“闲取乐偶攒金庆寿”解析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短短七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生动地展现了贾府生活的一个侧面,以及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闲取乐”,描绘出贾母在贾府养尊处优的生活状态下,寻求乐趣的心境。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长辈,历经了家族的兴衰荣辱,此时生活相对安稳闲适。刘姥姥的到来,给贾府带来了别样的欢乐,也挑拨起了贾母的性情。刘姥姥走后,贾母余兴未尽,尽管因陪刘姥姥游玩着了风寒,小病一场,但心境颇佳。在这样的情境下,贾母兴起为凤姐过生日的想法,纯粹是为了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乐趣,让贾府上下热闹一番。这一想法的提出,体现了贾母在贾府中的权威地位,她的兴致可以轻易地决定一件家族事务,也反映出贾府生活虽表面繁华,却也有着精神上的空虚,需要通过各种娱乐活动来填补。

“偶攒金”这一行为,则是为了让生日庆典更具参与感和趣味性。凑份子钱看似是一种轻松的娱乐方式,实则背后反映出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等级制度。从众人出资的情况便可略窥一二。贾母率先表态出资二十两,作为贾府的最高长辈,她的举动无疑起到了表率作用,也彰显了她对凤姐的宠爱。薛姨妈、邢夫人、王夫人等长辈纷纷响应,她们的出资既是对贾母提议的支持,也是维护家族和睦、遵循等级秩序的表现。

李纨作为寡妇,经济上相对独立且有一定的丰厚收入,但贾母仍体贴地要替她出份子钱,这体现了贾母对李纨的厚待,同时也暗示了李纨在贾府中特殊的身份地位。而王熙凤为了讨好贾母,主动揽下李纨的份子钱,可到临出钱时却又抠了,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王熙凤的精明与虚伪。尤氏在收钱过程中,主动没有收鸳鸯、平儿、彩云的份子钱,这一行为既显示出尤氏的为人处世之道,懂得体贴人心,又从侧面反映出鸳鸯、平儿等作为贴身丫鬟的特殊地位。

此外,王熙凤对待赵姨娘和周姨娘的态度也值得玩味。她特意提及让二人出份子钱,看似遵循礼数,实则有故意刁难之嫌,将平日里对她们的“小看”暴露无遗。这不仅体现了王熙凤的权势和傲慢,也反映出贾府中妾室地位的卑微。

凑份子钱这一行为,如同一个放大镜,将贾府中各个人物的性格、地位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清晰地展现出来。在这场看似欢乐的庆寿筹备中,隐藏着诸多的利益考量和人情世故,深刻地反映了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人际关系和等级制度。

2.“不了情暂撮土为香”内涵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短短七个字,道尽了宝玉心中对金钏那难以言说、难以割舍的深情。“不了情”三个字,承载着宝玉对金钏深深的愧疚与眷恋。金钏的投井自尽,对宝玉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那是他生命中无法抹去的伤痛,是一段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情感。

金钏与宝玉相处的点滴,或许在旁人眼中只是些寻常的玩笑与互动,但在宝玉心中,却有着特殊的意义。金钏的活泼、直率,与宝玉平日里接触到的那些世故、虚伪的人截然不同,她的存在,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给宝玉带来了别样的温暖与慰藉。然而,自己的一时冲动和怯懦,间接导致了金钏的死亡,这让宝玉内心充满了自责与悔恨。这份情感,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了一段“不了情”。

“撮土为香”这一简单而又真挚的祭祀方式,更凸显了宝玉对金钏的深情。在那个等级森严、讲究繁文缛节的封建时代,宝玉没有选择在庄严肃穆的祠堂,也没有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而是在水仙庵的井台边,以撮土为香的方式来祭奠金钏。这种不拘泥于形式的祭祀,看似简单随意,实则饱含着宝玉对金钏最纯粹、最真挚的情感。在他心中,重要的不是外在的仪式,而是内心那份对金钏的思念与愧疚。

这一回目与宝玉的人物性格高度契合。宝玉本就对封建礼教有着强烈的叛逆精神,他不屑于那些虚伪的礼仪和规矩,更注重内心的真实感受。在他看来,真正的情感是无法用繁琐的仪式来衡量的。“撮土为香”这种打破常规的祭祀方式,正是他叛逆性格的体现。同时,宝玉又是一个情感细腻、心地善良的人,他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关爱与同情。金钏的离去,让他深感痛心,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金钏的悼念,展现出他对真挚情感的执着追求。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不仅是宝玉对金钏的一份深情告白,更是对他人物性格的生动诠释。这一回目,让我们看到了宝玉内心深处的柔软与坚定,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在封建礼教压抑下,依然顽强绽放的真挚情感。

二、情节梳理:热闹与冷清的交织

1.攒金庆寿的筹备

在贾府,日子看似波澜不惊,却也时常因一些琐事或庆典泛起涟漪。这一日,王夫人见贾母因陪刘姥姥游玩着了风寒,不过并无大碍,吃了药后便放下心来,遂命凤姐来,吩咐她预备给贾政带去的东西。贾政点了学差在外地出差,王夫人对其关怀备至。

正说着,只见贾母打发人请,王夫人忙引着凤姐儿过来。王夫人关心贾母身体,贾母表示今日已大好,还夸赞凤姐送来的鹌鹑崽子汤有味儿,自己吃了很受用。王夫人顺势将功劳归于凤姐的孝心,贾母也点头认可,并吩咐凤姐若还有生的,炸两块配粥吃。

闲聊片刻,贾母便切入正题,告知王夫人初二是凤丫头的生日,上两年本想给她做生日,却因有事耽搁了,今年人又齐全,料着没事,想大家凑在一起好生乐一乐。王夫人表示赞同,贾母提出学小家子大家凑分子的新法子,觉得这样既不生分又有趣。王夫人忙应和,贾母便命人去请薛姨妈、邢夫人、所有姑娘、宝玉,以及贾珍的太太尤氏、赖大的母亲等有头有脸管事的媳妇。

众人很快齐聚一堂,贾母房里挤满了人。薛姨妈与贾母对坐,邢夫人、王夫人坐在房门前两张椅子上,宝钗姊妹等五六个坐在炕上,宝玉坐在贾母怀前,地下则站满了人。贾母命人拿小凳子给赖大的母亲等几个年事较高、地位也较高的嬷嬷坐,这一细节体现出贾家服侍过父母的佣人比年轻主子还有体面的规矩。

贾母将凑份子为凤姐过生日的想法告知众人,众人自然纷纷响应。贾母率先表态,自己出二十两银子。作为贾府的最高长辈,贾母此举既展现了对凤姐的宠爱,也为众人定下了出资的基调。薛姨妈作为客人,与贾母对坐,也笑着表示随老太太,出二十两。邢夫人和王夫人则表示不敢与老太太并肩,每人出十六两,这既体现了对贾母的敬重,也显示出她们在贾府中的身份地位。

尤氏和李纨作为再小一辈的媳妇,笑着说自然又矮一等,每人出十二两。不过,贾母体贴李纨寡妇失业,要替她出这份钱,这体现了贾母对李纨的照顾。王熙凤为了讨好贾母,主动提出替李纨出份子钱,可后来的行为却暴露了她的精明算计。

在这场凑份子的活动中,每个人的出资都有着各自的心理和考量。贾母出资,是出于对凤姐的喜爱以及享受热闹的氛围,同时也借此展示自己在贾府的权威;薛姨妈出资,一方面是作为客人的随声附和,另一方面也是维护与贾府的关系;邢夫人、王夫人出资,既有对贾母的顺从,也有对凤姐地位的认可;尤氏和李纨出资,更多的是遵循家族的等级秩序;而王熙凤的表现,则充分展现了她善于迎合贾母、精明世故的性格特点。这场看似简单的凑份子活动,实则是贾府复杂人际关系和森严等级制度的一次生动体现。

2.庆寿当日的热闹场景

终于,到了凤姐生日这一天,贾府上下一片欢腾,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整个贾府仿佛被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从清晨起便忙碌起来,众人都为这场盛大的庆寿活动做着最后的准备。

当太阳高高升起,贾府的大厅里已经布置得焕然一新。华美的绸缎挂满了墙壁,精致的灯笼在梁柱间摇曳生辉,桌上摆满了珍馐美馔,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戏台搭建在大厅中央,周围摆放着整齐的桌椅,供众人观赏表演。

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响,宴会正式拉开帷幕。首先登场的是一群技艺精湛的杂耍艺人,他们身手敏捷,在台上表演着各种惊险刺激的节目。有的在空中翻着跟头,有的顶着沉重的道具稳稳前行,引得台下众人阵阵喝彩。孩子们兴奋地拍着手,眼睛紧紧盯着台上,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杂耍表演过后,便是精彩的戏曲演出。演员们粉墨登场,他们的唱腔婉转悠扬,动作婀娜多姿,将剧中的人物演绎得栩栩如生。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回婉转的曲调,仿佛带着众人走进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世界。贾母坐在最前排,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时不时随着节奏轻轻点头。她身旁的薛姨妈也看得津津有味,不时与贾母交流几句对剧情的看法。

除了杂耍和戏曲,还有说书人在一旁讲述着有趣的故事。说书人绘声绘色的讲述,配合着生动的表情和手势,让听众们仿佛身临其境。大家都沉浸在故事中,时而被逗得哈哈大笑,时而又为情节的发展紧张不已。

在宴会中,众人的互动也十分有趣。王熙凤作为寿星,自然成为了焦点。她穿着华丽的服饰,穿梭在人群中,与众人寒暄应酬。平日里威严的她,今日也显得格外亲切,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众人纷纷向她敬酒,说着各种吉祥祝福的话语。王熙凤一一回应着,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年轻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台上的表演。她们时而为演员的精彩表现鼓掌叫好,时而又对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见解。宝玉也在人群中,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他的思绪时不时飘向远方,心中惦记着远方水仙庵里的那场默默祭奠。

这场庆寿宴会,通过唱戏、杂耍、说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众人之间热闹的互动,生动地展现了贾府的繁华与热闹。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各自的心思和情感,为这个看似欢乐的场景增添了几分复杂的色彩。

3.宝玉的悄然离去

在凤姐生日宴会的热闹喧嚣中,宝玉却显得格格不入,内心被另一种情绪所占据。他趁众人沉浸在欢乐之中,悄悄地瞒着所有人,带着茗烟离开了贾府。

宝玉找到茗烟,简单而坚定地说:“今日我有要事,需悄悄出城一趟,你且随我去,不可声张。”茗烟虽有些诧异,但深知宝玉行事常有出人意料之处,便毫不犹豫地应下。二人避开众人的视线,匆匆出了府门。

一路上,宝玉神色凝重,沉默不语。茗烟忍不住好奇,小心翼翼地问道:“二爷,咱们这是要去哪儿?如此匆忙,可是有什么紧急之事?”宝玉微微皱眉,望向远方,轻声说道:“你无需多问,到了你自会知晓。”

宝玉选择在这一天祭奠金钏,并非偶然。凤姐生日,贾府上下齐聚一堂,热闹非凡,这本该是个欢乐的日子。然而,在宝玉心中,金钏的离去始终是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在这热闹的氛围中,他越发思念金钏,内心的愧疚也愈发浓烈。他觉得,在这个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中的日子里,只有自己能在安静的地方,为金钏送上一份真挚的悼念。

此外,众人都忙于庆寿,无暇顾及他的行踪,这为他的外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宝玉深知,若在平日,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想要独自外出祭奠金钏几乎不可能。

行走途中,宝玉的思绪飘回到与金钏相处的点点滴滴。金钏的音容笑貌,她的活泼俏皮,仿佛就在眼前。想起自己的一时疏忽,导致金钏遭受屈辱,最终投井自尽,宝玉心中充满了自责与悔恨。他在心里默默说道:“金钏儿,是我对不住你,今日无论如何,我都要为你上香,表达我的愧疚与思念。”

随着脚步的前行,离水仙庵越来越近,宝玉的心情也愈发沉重。他知道,即将到达的地方,将是他倾诉内心痛苦的所在。而茗烟,看着宝玉一路沉默,虽满心疑惑,但也只能默默地跟在身后,等待谜底揭晓的那一刻。

4.水仙庵的祭奠

宝玉与茗烟一路匆匆,终于来到了水仙庵。这座庵堂在城郊的静谧之处,平日里鲜有人至,此刻却成了宝玉心灵的寄托之所。

二人踏入水仙庵,庵内的尼姑见有客来,赶忙迎了出来。宝玉向尼姑说明来意,想要借一个香炉。尼姑见是贾府的公子,自是不敢怠慢,连忙取来一个古旧却洁净的香炉。宝玉接过香炉,目光在庵内四处探寻,寻找一处合适的祭祀之地。

他的目光落在了后院的那口井台上。井台周围杂草丛生,却有一种别样的宁静。宝玉觉得,这里便是他要找的地方,冥冥之中,仿佛金钏的灵魂就在此处徘徊。他带着茗烟,缓缓走向井台。

来到井台边,宝玉轻轻放下香炉,蹲下身子,仔细地清理着周围的杂物。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进行一场无比庄重的仪式。清理完毕后,茗烟帮忙取来炉炭,点燃了香。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