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89章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1 / 3】

张一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红楼梦》第八十九回概述

《红楼梦》第八十九回“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绝粒”,描绘了一幅充满哀伤与无奈的画面。回目含义中,“人亡物在公子填词”指的是贾宝玉面对晴雯曾补过的雀金裘,睹物思人,填词悼念逝去的晴雯;“蛇影杯弓颦卿绝粒”则讲述林黛玉听闻宝玉定亲的传闻后,心生绝望,如杯弓蛇影般陷入自我折磨,最终绝食待毙。

本回情节围绕着宝玉和黛玉展开。贾政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宝玉学业,使得宝玉功课有所放松。宝玉在添衣时拿出雀金裘,不禁想起晴雯,次日便在一间干净屋子中,焚香、备下笔墨纸砚和果品,独自提笔填词,深切悼念晴雯。之后,宝玉前往潇湘馆看望黛玉,两人虽各怀深情,却只能浮言劝慰,“亲极反疏”之感尽显。

另一边,雪雁将宝玉定亲的消息告知紫鹃,不巧被黛玉听见。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让黛玉万念俱灰。她打定主意糟蹋自己的身体,茶饭无心,食量日渐减少。半月之后,肠胃虚弱到连粥都无法进食。她日间听到的话、看到的怡红院众人的模样,都让她愈发坚信宝玉即将成婚。薛姨妈来看望时,不见宝钗,更让黛玉疑心加重,她索性拒绝他人看望,也不肯吃药,一心求死,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二、情节梳理与分析

1.贾政事务与宝玉学业

在《红楼梦》第八十九回中,贾政事务繁忙这一情节虽未浓墨重彩地描绘,却如一条暗流,悄然影响着贾府的诸多方面,尤其是宝玉的学业状态。贾政作为贾府的重要支柱,他身负着家族的荣耀与责任,官场事务的繁杂使他无暇顾及家中的细枝末节。

贾政事务繁忙对家庭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家庭氛围来看,他的长期缺席使得家中少了一份严肃和规矩。以往贾政在家时,贾府上下皆谨言慎行,礼数周全。而如今他忙于事务,家中的管束相对松弛,众人的行为也逐渐变得随意起来。在教育方面,贾政一直是宝玉学业的监督者和引导者,他期望宝玉能够通过科举之路光宗耀祖。然而,他的无暇顾及让宝玉失去了严格的督促,学业的压力也随之减轻。

宝玉的学业状态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贾政不在家,宝玉的学业变得松懈起来。他不再像以往那样按时去私塾学习,对功课也不再用心。原本就对科举八股文不感兴趣的他,此时更是找到了放松的借口。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与姐妹们嬉戏玩耍,沉浸在大观园的儿女情长之中。例如,他会在闲暇时去潇湘馆与黛玉聊天,或是与其他姐妹一起吟诗作对,而将学业抛诸脑后。

贾政事务繁忙与宝玉学业状态的变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贾政的忙碌使得他无法对宝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教导,这为宝玉的懈怠提供了机会。宝玉深知父亲的期望,但内心对科举的抵触情绪一直存在。当外部的压力减轻时,他便顺从了自己的心意,放弃了对学业的追求。这种关联也反映了贾府教育体系的脆弱性,仅仅依靠贾政一人的监督和权威来维持宝玉的学业,一旦他的角色缺失,整个教育链条便出现了断裂。

然而,这种学业状态的变化对于宝玉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在一定程度上,他摆脱了科举的束缚,能够更加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情感。但从家族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隐患。贾府正处于逐渐衰落的时期,急需宝玉通过科举来重振家族的声威。宝玉学业的懈怠可能会加剧家族的危机,使贾府的未来更加黯淡。

总的来说,贾政事务繁忙与宝玉学业状态的变化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这一回中贾府内部的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的打破预示着贾府未来的命运将会更加坎坷。

2.宝玉祭奠晴雯

在《红楼梦》第八十九回中,宝玉看到雀金裘后,睹物思人,勾起了对晴雯深深的怀念之情。雀金裘,这件由晴雯在病中拼尽全力补好的衣物,此时在宝玉眼中,已不仅仅是一件御寒的物件,更是他与晴雯之间深厚情感的象征。

当宝玉的目光落在雀金裘上时,他的神情瞬间变得呆滞而凝重。那一瞬间,时间仿佛凝固,他的思绪被拉回到了晴雯补裘的那个夜晚。晴雯拖着病体,强撑着为他缝补雀金裘,一针一线都饱含着她对宝玉的关切与深情。宝玉的眼神中流露出无尽的哀伤和愧疚,他想起晴雯平日里对自己的悉心照料,想起她的直率、她的倔强、她的纯真。晴雯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虽然有时言语犀利,但内心却无比善良。而自己,却没能保护好她,让她含冤而死。

宝玉的手轻轻抚摸着雀金裘,仿佛能感受到晴雯当时的温度。他的身体微微颤抖,嘴唇也在不自觉地翕动,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哽咽着无法出声。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晴雯的音容笑貌,她的笑声、她的嗔怒、她的眼泪,都如同电影般在他眼前一一闪过。他想起晴雯被赶出贾府时的凄惨模样,心中一阵刺痛,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

为了祭奠晴雯,宝玉特意请假在家。他找了一个安静的屋子,将雀金裘小心地铺在桌上,然后摆上了一些晴雯生前爱吃的食物和鲜花。他静静地坐在桌前,眼神专注而虔诚,仿佛晴雯就坐在他的对面。他开始回忆与晴雯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琐碎而又美好的瞬间,此刻都变得无比珍贵。他想起他们一起在大观园中嬉戏玩耍,想起晴雯为他撕扇子取乐,想起她在自己生病时的悉心照顾。每一个回忆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刺痛着他的心。

在祭奠的过程中,宝玉的情感表达十分细腻而真挚。他没有大声哭泣,也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默默地沉浸在回忆中,用眼神和表情传达着自己的哀思。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痛苦和悔恨,他恨自己的软弱,恨自己没能在晴雯最需要的时候保护她。他的表情凝重而哀伤,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

从宝玉的这些心理和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情感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他对晴雯的感情不仅仅是主仆之情,更是一种深厚的友情和爱情。他珍视与晴雯在一起的每一刻,对她的离去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惋惜。同时,他也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的人,他对晴雯的遭遇感到不公,对贾府的黑暗和腐朽感到愤怒。他的这种性格特点在他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科举制度的厌恶,对自由和真爱的追求,都体现了他的叛逆和反抗精神。

然而,宝玉的性格中也存在着一些软弱和无奈。他虽然对晴雯的遭遇感到不满,但却无法改变现实。他生活在一个封建礼教森严的家庭中,受到各种规矩和束缚的限制。他无法违背家族的意愿,也无法摆脱社会的压力。这种软弱和无奈使得他在面对晴雯的悲剧时,只能选择默默承受,用祭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哀思。

总的来说,宝玉看到雀金裘后怀念晴雯的心理和行为,生动地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复杂的性格特点。他的重情重义、善良同情以及软弱无奈,都使得他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极具魅力和感染力的人物形象。

3.黛玉听闻定亲传闻

在《红楼梦》第八十九回中,黛玉听闻宝玉定亲的传闻,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她原本就敏感脆弱的内心世界掀起了惊涛骇浪。

传闻最初由雪雁得知,而后转告给了紫鹃,最终传入了黛玉的耳中。雪雁或许只是无意间听到了一些关于宝玉定亲的只言片语,便将其当作了确凿的消息。而紫鹃在得知后,虽可能有所疑虑,但还是将此事告知了黛玉。这一传闻的来源看似偶然,实则反映了贾府这个复杂环境中流言蜚语的盛行。在贾府这样一个大家族里,各种消息和传闻如同暗流一般涌动,人们的言语和行为都可能成为谣言的源头。

当黛玉听到这个传闻时,她的心理瞬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起初,她感到难以置信,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崩塌。她与宝玉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两人心心相印,早已将对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然而,这个传闻却如同一把利刃,无情地刺痛了她的心。她开始怀疑自己与宝玉之间的感情是否真的如此脆弱,是否一切都只是自己的幻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黛玉的怀疑逐渐转化为绝望。她觉得自己的命运已经被注定,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一切。她想起了自己的身世,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在这个贾府中,她始终是一个外人。她没有真正的依靠,唯一的希望就是宝玉。然而,现在连这个希望也破灭了。她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仿佛被整个世界抛弃了。

在绝望的情绪笼罩下,黛玉的行为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她开始有意糟蹋自己的身子,茶饭无心,每日的食量逐渐减少。她不再像以往那样关心自己的身体,也不再听从贾母、王夫人等人的劝告。她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活下去的意义,死亡或许才是她最好的归宿。

宝玉下学后,依旧会抽空来问候黛玉。然而,此时的黛玉虽有千言万语,却自知年纪已大,不便再似小时候那般柔情挑逗。她满腔的心事,只能深深地埋在心底,无法向宝玉倾诉。而宝玉也深知黛玉的心思,他欲将实情安慰黛玉,却又担心黛玉生嗔,反添病症。两人见面时,只能用一些浮言劝慰,彼此之间的距离仿佛越来越远,真真是“亲极反疏”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黛玉的病情日益加重。到了半月之后,她的肠胃已经变得十分虚弱,连粥都无法下咽。她日间听到的话,似乎都与宝玉娶亲有关;看到怡红院的人,无论上下,也都像是宝玉娶亲的光景。薛姨妈来看望她时,她不见宝钗,越发疑心起来,索性不再让人来看望,也不肯吃药,一心只求速死。

在睡梦之中,黛玉常听见有人喊“宝二奶奶”。这一声声呼喊,如同恶魔的低语,不断地折磨着她的心灵。她的一片疑心,竟成了“蛇影杯弓”,让她陷入了无尽的恐惧和绝望之中。最终,她选择了绝食,粥也不喝,整个人奄奄一息,垂毙殆尽。

黛玉听闻宝玉定亲传闻后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深刻地展现了她敏感、多疑、脆弱的性格特点。她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她的命运也在流言蜚语的冲击下变得悲惨而凄凉。这一情节不仅让读者为黛玉的遭遇感到痛心疾首,也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同时,这一传闻也对整个故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后续黛玉的死亡以及宝玉的悲痛欲绝埋下了伏笔,使得故事的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三、人物形象塑造

1.贾宝玉的情感世界

在《红楼梦》第八十九回中,贾宝玉的情感世界丰富而复杂,他对晴雯的怀念之情以及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深刻地展现了他独特的性格特点。

宝玉对晴雯的怀念之情深沉而真挚。当他看到晴雯病中补好的雀金裘时,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晴雯的直率、倔强和纯真,在宝玉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她就像一束明亮的光,照亮了宝玉在贾府这个复杂环境中的生活。晴雯对宝玉的关心无微不至,她会在宝玉生病时悉心照料,也会为了宝玉的喜好撕扇子取乐。这种毫无保留的情感,让宝玉感受到了真正的温暖和理解。

宝玉对晴雯的怀念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回忆上,更体现在他的行动中。他特意请假在家,找了一个安静的屋子,摆上晴雯生前爱吃的食物和鲜花,对着雀金裘默默祭奠。在这个过程中,他沉浸在与晴雯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每一个回忆都饱含着他的哀伤和愧疚。他恨自己没能保护好晴雯,让她含冤而死。这种自责和悔恨,反映出宝玉内心的善良和对友情的珍视。他不是一个只知享乐的公子哥,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情感和责任感的人。

除了对晴雯的怀念,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情感关系更是复杂而微妙。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两人心心相印,彼此理解,在精神上有着高度的契合。然而,他们的爱情却受到了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在那个时代,婚姻往往不由自己做主,而是由家族长辈决定。这使得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痛苦。

当黛玉听闻宝玉定亲的传闻后,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宝玉虽然知道黛玉的心思,但却无法向她表明自己的心意。他担心自己的言语会让黛玉更加伤心,只能用一些浮言劝慰。这种“亲极反疏”的状态,让两人都备受煎熬。宝玉对黛玉的感情是深沉而热烈的,但他却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枷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黛玉在痛苦中挣扎。

从宝玉对晴雯的怀念和与黛玉的情感关系中,可以看出他性格中的一些特点。首先,他是一个情感丰富、重情重义的人。无论是对晴雯的友情还是对黛玉的爱情,他都全身心地投入。他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他们的离去感到无比的悲痛。其次,他具有叛逆精神。他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充满了厌恶,追求自由和真爱的生活。他不愿意按照家族的期望去走仕途经济的道路,而是更愿意与姐妹们一起吟诗作画,享受生活的乐趣。然而,他的叛逆又带有一定的软弱性。他虽然对封建礼教不满,但却无法彻底摆脱它的束缚。在面对家族的压力和社会的舆论时,他往往选择妥协和退让。

宝玉的情感世界是《红楼梦》中最动人的部分之一。他对晴雯的怀念和与黛玉的爱情,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复杂。他的性格特点既有令人敬佩的一面,也有让人无奈的一面。正是这种多面性,使得宝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让读者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喜爱。同时,他的情感经历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人性在这种环境下的挣扎和无奈。

2.林黛玉的敏感与绝望

在《红楼梦》第八十九回中,林黛玉听闻宝玉定亲传闻后所展现出的敏感、多疑和绝望情绪,如同一幅细腻而哀伤的画卷,深刻地揭示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悲惨的命运。

林黛玉的敏感在听闻宝玉定亲传闻后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本就心思细腻,对周围的一切都有着敏锐的感知。当雪雁和紫鹃的交谈传入她耳中时,她的神经瞬间紧绷起来。哪怕只是一些模糊的只言片语,她也能从中捕捉到可能与宝玉定亲有关的蛛丝马迹。这种敏感使她对任何与宝玉相关的信息都格外关注,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在她心中掀起巨大的波澜。例如,她会因为看到怡红院的人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就联想到是为宝玉的婚事做准备;听到旁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也会反复琢磨其中是否隐藏着关于宝玉定亲的真相。她的敏感就像一层无形的保护膜,让她在这个复杂的贾府中小心翼翼地生存,但同时也让她更容易受到伤害。

多疑也是林黛玉性格的一个显着特点。在听闻宝玉定亲传闻后,她的多疑达到了顶点。她对这个传闻深信不疑,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她的内心已经被怀疑填满。她开始怀疑自己与宝玉之间的感情,怀疑宝玉是否真的像她所认为的那样爱她。她觉得自己在贾府中无依无靠,唯一的情感寄托就是宝玉。而这个传闻的出现,让她觉得自己的世界即将崩塌。她会不断地回忆与宝玉相处的点点滴滴,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证明宝玉已经变心。她的多疑使她陷入了一个自我折磨的怪圈,无法自拔。

随着敏感和多疑的不断加剧,林黛玉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她觉得自己的命运已经被注定,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一切。她想起自己的身世,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在这个贾府中,她始终是一个外人。她没有真正的依靠,唯一的希望就是宝玉。然而,现在连这个希望也破灭了。她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仿佛被整个世界抛弃了。她开始有意糟蹋自己的身子,茶饭无心,每日的食量逐渐减少。她不再像以往那样关心自己的身体,也不再听从贾母、王夫人等人的劝告。她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活下去的意义,死亡或许才是她最好的归宿。

林黛玉这种敏感、多疑和绝望的性格形成,与她的身世和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她自幼父母双亡,不得不寄人篱下,来到贾府。在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她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也体会到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她没有父母的庇护,只能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敏感的心思来保护自己。长期的寄人篱下生活,让她变得格外敏感和多疑,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充满了警惕。同时,她与宝玉之间的爱情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他们的爱情无法得到自由的发展,这也加剧了她的敏感和多疑。她担心自己会失去宝玉,担心自己的爱情会被封建礼教所扼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