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11章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1 / 3】

张一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回目解析

1.回目对仗与寓意

《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的回目“鸳鸯女殉主登太虚,狗彘奴欺天招伙盗”对仗极为工整。“鸳鸯女”对“狗彘奴”,以人物身份相对,“鸳鸯”美好高洁,“狗彘”丑恶低贱,形成鲜明对比;“殉主”与“招盗”,均为动宾结构,分别概括了两件核心事件;“登太虚”和“欺天”,“登”与“欺”为动词,“太虚”和“天”为名词,对仗严谨。

“鸳鸯女殉主”寓意着鸳鸯对贾母的忠诚,以及在封建礼教压迫下,她作为奴仆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抗争。她以死扞卫尊严,是对封建势力的一种无声反抗。而“狗彘奴欺天招伙盗”则揭示了贾府内部的腐朽与混乱,何三之类的家奴为私利勾结盗贼,欺天罔法,暗示着贾府已从内部开始溃烂,走向衰败的命运不可避免。

2.回目与章节内容关联

回目“鸳鸯女殉主登太虚,狗彘奴欺天招伙盗”精准概括了章节的主要内容。“鸳鸯女殉主登太虚”对应着章节中鸳鸯在贾母去世后,深感失去庇护,又不愿受贾赦等人摆布,最终选择在天香楼上吊自尽,以死追随贾母的情节。这一表述将鸳鸯的忠诚、无奈以及她悲剧性的结局生动展现出来。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则概括了贾府因办丧事忙乱,内部管理疏松,家奴何三为私利勾结盗贼,趁夜潜入贾府行窃,妙玉也因此被劫走这一事件。“狗彘奴”体现出对何三这类家奴丑恶行径的批判,“欺天”强调其行为的胆大妄为、违背天理。

此回目对理解章节主旨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它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贾府在贾母去世后的混乱与衰败,一边是忠诚奴仆的悲惨结局,一边是家奴的背叛与盗贼的侵扰,揭示了封建家族内部的腐朽和不可挽回的颓势,也反映出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以及命运的无常。

二、故事背景与情节概述

1.故事背景介绍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百态。书中通过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权力斗争以及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

在本回所处阶段,贾府已逐渐走向衰败。此前,贾府经历了抄家之痛,家族元气大伤。尽管荣国府还有贾政继续享受皇恩,但整个家族已不复往日的繁华。贾母的去世,更是让贾府失去了主心骨,家族内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

从人物关系来看,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长辈,她的离世使得家族秩序陷入混乱。凤姐在料理贾母丧事时,因邢王二夫人的指责而口吐鲜血,卧床不起,无法再像以往那样掌控大局。鸳鸯作为贾母身边最得力的丫鬟,与贾母感情深厚,且与邢夫人有旧怨。贾母一死,鸳鸯顿感失去依靠,未来的命运充满不确定性。

周瑞家的干儿子何三,本是赌场混混,因在赌场受他人挑拨,为了私利勾结盗贼,趁贾府办丧事之机行窃,反映出贾府内部管理的疏松以及家奴的不忠。妙玉与惜春交好,听闻贾母去世后前来陪伴惜春,却遭遇盗贼,被贼人看中美色而被劫走。

此时的贾府,内忧外患,家族的衰败已不可避免,人物的命运也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情节详细梳理

在本回中,鸳鸯自尽和贾府失窃这两大情节紧密相连,共同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深刻展现了贾府的衰败之象。

先看鸳鸯自尽的情节。贾母的离世让贾府上下陷入悲痛,凤姐在料理丧事时,因邢王二夫人的指责而吐血卧床,贾府顿时乱成一团。鸳鸯在灵前哭晕过去,众人忙于事务,便没再留意她。哭醒后的鸳鸯,内心充满了绝望与无奈。她深知自己跟随贾母多年,如今贾母不在,自己将来定会受人欺负。大老爷贾赦虽不在家,但大太太的行为已让她无法忍受,而老爷不管事,家中未来可能会乱成一团,自己甚至可能被配给小厮。这种对未来命运的恐惧,让她觉得“不如死了干净”。回到房间后,她见到秦可卿的魂魄,最终跟随可卿去了太虚幻境。琥珀和珍珠在贾母房间发现了死去的鸳鸯,贾政知晓后很是感动,命贾琏为鸳鸯准备后事,让她跟随贾母一起送葬。

再看贾府失窃的情节。贾母和鸳鸯的丧礼结束后,众人稍得空闲。周瑞家的干儿子何三在赌场输钱,又受到他人的怂恿,便打起了贾母房间财物的主意。他勾结了一帮盗贼,趁夜潜入贾府。妙玉听闻贾母去世,担心好友惜春孤单,便前来陪伴惜春,两人下棋至深夜。此时,盗贼们开始行动,惜春听到房上瓦片被盗贼踩到地上的声音,吓得昏了过去。直性子的包勇受到贾政的命令,不许给人开门,他发现盗贼后,一路追赶,虽打死了一个盗贼,但盗贼逃得快,所偷东西未能追回。后来经官府调查,发现盗贼是有组织的,且贾府有内鬼,而包勇打死的那个人正是何三。凤姐听闻此事后,气得要把当时巡逻的人都绑起来询问,无辜的下人们叫苦连天,跪地哀求。至于贾府丢失的东西,由于除了鸳鸯和贾母,其他人根本不知晓贾母柜子里有什么,所以大家都说不出来,贾府的这场失窃事件也给本就衰败的家族带来了更沉重的打击。

三、鸳鸯自尽原因剖析

1.表面原因分析

从文本中鸳鸯的心理独白可以清晰地看到她选择自尽的表面原因。在贾母去世后,鸳鸯陷入了极度的绝望与恐惧之中,她的内心独白深刻地反映出她对未来的担忧。

鸳鸯担心会被贾赦折磨。此前,贾赦曾想讨鸳鸯做妾,让邢夫人出面说媒,却遭到鸳鸯的坚决拒绝。她对着劝婚的哥嫂大骂,不给贾赦丝毫面子,这无疑与贾赦结下了梁子。如今贾母离世,鸳鸯失去了最大的庇护。大老爷贾赦虽不在家,但大太太的行为已让她心生厌恶。她深知贾赦睚眦必报,一旦贾赦回来,自己必将陷入绝境,遭受贾赦的折磨和报复。在封建家族中,主子对奴仆拥有绝对的权力,贾赦若想惩治鸳鸯,她根本无力反抗。

同时,鸳鸯也害怕被配给小厮。在贾府,奴仆们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掌控,主子们有权决定他们的婚配。鸳鸯明白,贾母去世后,贾府的管理将会变得混乱,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可能会趁机将她配给小厮。对于鸳鸯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屈辱。她在贾母身边多年,地位不同于一般的丫鬟,主子们都对她另眼相看。她有着自己的尊严和骄傲,无法忍受这样的安排。她认为自己跟着老太太一辈子,身子也没有着落,如今若被随意配给小厮,那将是对她一生的否定。

这种对被贾赦折磨和被配小厮的恐惧,让鸳鸯觉得未来毫无希望。她在心理独白中说“我们这些人不是要叫他们掇弄了么。谁守在屋子里,谁配小子,我是受不得这样折磨得,倒不如死了干净”,充分体现了她对未来生活的绝望。在她看来,死亡是摆脱这些痛苦和屈辱的唯一方式,于是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尽。

2.深层原因探究

除了表面原因,鸳鸯自尽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鸳鸯对贾府未来有着清醒的认识。她长期在贾母身边,见证了贾府的繁华与衰落,深知家族内部的腐朽和矛盾。贾母在世时,凭借着她的威望和能力,维持着贾府表面的繁荣。但随着抄家等一系列变故,贾府已元气大伤。贾母的去世,更是让贾府失去了主心骨,家族内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鸳鸯明白,贾府的衰败已不可避免,未来等待着她的将是一个混乱、黑暗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作为一个丫鬟,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她看到大老爷贾赦的贪婪和自私,大太太的冷漠和无情,以及老爷的不管事,预感到贾府将会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她不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苟且偷生,于是选择以死来逃避这一切。

自身性格因素也是鸳鸯自尽的重要原因。鸳鸯性格刚强、自尊自爱。她在贾府中虽然只是一个丫鬟,但凭借着贾母的信任和自己的能力,拥有了一定的地位。她敢于反抗贾赦的无理要求,对着劝婚的哥嫂大骂,不给贾赦丝毫面子。这种刚强的性格使她无法忍受屈辱和不公。当她意识到自己未来可能会被贾赦折磨、被配给小厮时,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她不愿意向命运低头,不愿意成为别人的玩物,于是选择以死来扞卫自己的尊严。

封建礼教的压迫也是导致鸳鸯自尽的根本原因。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丫鬟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主子手中,她们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鸳鸯虽然在贾母身边地位较高,但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奴仆。她的婚姻、前途等都由主子决定,自己无法自主选择。贾赦想讨她做妾,她即使不愿意也只能反抗,因为她没有拒绝的权力。贾母去世后,她失去了唯一的庇护,更加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她深知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选择以死来反抗这种不合理的制度。

综上所述,鸳鸯的自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她对贾府未来的清醒认识、自身刚强的性格以及封建礼教的压迫,使她在绝望中选择了死亡,成为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四、人物形象塑造

1.鸳鸯形象分析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中,鸳鸯的形象鲜明而深刻,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结局令人感慨。

鸳鸯精明能干,这在贾府众人眼中有目共睹。她作为贾母身边的事务总管,掌管着老太太的一切事务和开销。在第三十八回的螃蟹宴上,鸳鸯拿凤姐打趣,俨然风头已盖过凤姐。她本该伺候贾母吃饭,却把这些事留给凤姐,自己跑到一边消停,足见她在贾府的地位和行事的自在。不仅凤姐,贾琏见了鸳鸯也是打躬作揖叫姐姐,遇到银两周转不开的难事也得找鸳鸯解决。这说明鸳鸯在处理事务方面能力出众,深得贾府上下的认可和依赖。

忠诚是鸳鸯性格的一大亮点。她与贾母感情深厚,一生都追随贾母。贾母去世后,她深感失去了主心骨,对未来充满恐惧。她的心理独白“自己跟着老太太一辈子,身子也没有着落。如今大老爷虽不在家,大太太的这样行为我也瞧不上。老爷是不管事的人,以后便乱世为王起来了,我们这些人不是要叫他们掇弄了么”,充分体现了她对贾母的忠诚和对未来的担忧。她觉得只有以死追随贾母,才是对这份忠诚的最好诠释。

鸳鸯的刚强更是令人敬佩。贾赦想讨她做妾,让邢夫人出面说媒,她坚决拒绝,对着劝婚的哥嫂大骂,不给贾赦丝毫面子。这种敢于反抗主子的行为,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中实属罕见。她不愿意屈服于贾赦的权势,不愿意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展现出了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

鸳鸯的自尽,深刻反映了奴仆阶层的无奈与抗争。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丫鬟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主子手中,她们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鸳鸯虽然在贾母身边地位较高,但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奴仆。贾母去世后,她失去了唯一的庇护,未来的命运充满不确定性。她担心会被贾赦折磨、被配给小厮,这种对未来的恐惧让她感到绝望。然而,她并没有选择默默忍受,而是以自尽的方式进行抗争。她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尊严,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反抗。

鸳鸯的形象是《红楼梦》中众多悲剧人物的代表之一,她的精明能干、忠诚、刚强以及最后的自尽,都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迫和扭曲,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妙玉形象解读

妙玉心性高洁,在《红楼梦》中宛如一朵遗世独立的白莲。她出身于富贵之家,自幼便带发修行,精通文墨,气质高雅。在大观园中,她的居所栊翠庵清幽雅致,她所用的茶具皆是稀世珍品,品茶之道更是精妙绝伦。她以茶会友,却又对茶客极为挑剔,只与少数人分享她的好茶,足见其对品质和精神交流的高要求。她对宝玉虽有别样的情感,但也只是通过含蓄的方式表达,如送生日贺帖,这种情感纯真而又不流于世俗,体现出她心性的高洁。

妙玉身处边缘,却又独特非凡。她虽是出家人,却生活在世俗的贾府之中,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她既不迎合贾府的权势,也不参与府中的纷争,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清高。她对刘姥姥这样的村妇极为嫌弃,认为她粗俗不堪,这虽然显示出她的孤傲,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她对世俗的不屑。她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都与贾府中的其他人不同,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这种独特性使她在大观园中成为一个神秘而引人注目的存在。

妙玉被劫事件对其形象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事件将她从清高的神坛上拉了下来,让她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此前,她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然而,盗贼的闯入打破了她的宁静,她被贼人看中美色而被劫走,这一遭遇使她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这不仅展现了她的柔弱和无助,也凸显了她在乱世中的无奈。她的高洁和独特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任由命运的摆布。这一事件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礼教和社会动荡对人性的摧残,进一步丰富了妙玉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

3.其他人物刻画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中,何三、包勇、凤姐等人物的表现各具特点,生动展现了他们的性格。

何三是周瑞家的干儿子,本是赌场混混。在赌场输钱后,受他人挑拨,为了私利打起了贾母房间财物的主意。他勾结盗贼趁夜潜入贾府行窃,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他的贪婪、自私和胆大妄为。他不顾贾府对他的收留,为了一己之私背叛家族,反映出他道德的败坏和对利益的盲目追求。他的行为也从侧面揭示了贾府内部管理的疏松,连家奴都能轻易勾结外人来盗窃。

包勇是个直性子的人。他受到贾政的命令,不许给人开门。当发现盗贼后,他毫不畏惧地一路追赶,还打死了一个盗贼。尽管盗贼逃得快,所偷东西未能追回,但他的勇敢和忠诚可见一斑。他在贾府衰败、人心惶惶的情况下,依然坚守职责,展现出了正直和担当。他的行为与何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他的正义和善良。

凤姐在本回中,先是因料理贾母丧事,被邢王二夫人指责而口吐鲜血,卧床不起。听闻贾府失窃后,她气得要把当时巡逻的人都绑起来询问。这体现了她一贯的强势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她在贾府中一直掌管着大小事务,对下人要求严格,不容许有任何差错。然而,此时的她已身心俱疲,贾府的衰败和失窃事件让她更加焦虑和愤怒。她的这种表现也反映出她对贾府的责任感,尽管贾府已走向衰败,但她仍想尽力维持局面。

这些人物在本回中的不同表现,丰富了故事内容,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了《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现实。

五、贾府失窃事件分析

1.失窃原因探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