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4章 痛苦决策【1 / 1】

曹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勾践听说夫差答应议和,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接着听说要他入吴为奴,顿时又蔫了,恼怒地说:“宁可战死,决不入吴为奴!”

“大王!”范蠡也很理解勾践此时的心情,劝说道,“周文王曾被殷纣王囚禁在牢里,以后却夺取了殷纣的天下;晋文公流亡十八年,最终也夺得王位;大王入吴为奴,也只是权宜之计,只是以此达到存越、存王的目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勾践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范蠡看了勾践一眼,继续说:“夫差记恨杀父之仇,伍子胥为家仇酿成国恨,两人均为一怒而起。今天,夫差能同意议和,确实是上天对越国的恩赐,大王切不可错失良机,酿成亡国之灾。为越国,为越国千万百姓不受亡国之苦,以延续越国一脉,恳请大王明断。”

文种也说:“范大夫之言,臣也有同感,夫差答应议和的条件,就是要大王入吴为奴,否则,议和就免谈。”

“报告!”一名侍卫进来说,“吴将王孙雄在山下催促,要大王赶快给予答复,否则,吴军就要攻山了。”

会稽山下,吴国君臣骑着战马,夫差的左边是伯嚭,右边是伍子胥,后面是吴国的千军万马,他们都在等待越国的答复。

“大王!”范蠡忧虑地说,“臣不是怕死之徒,但战死容易,保国难啊!”

勾践的身子突然晃了起来,接着,狂喷一口鲜血,歪倒在地。

大臣们立即忙了起来,有的上前扶起勾践,有人去请太医,王后从后帐跑出来。太医赶来后,立即对勾践施救,大帐内乱作一团。

探子又来报告,说吴军等得不耐烦了,再不答复,就要发起进攻了。

“王后!”范蠡只得奏请王后,“大王在,越国军民才有希望,光复越国,才有本源,吴军一旦攻山,越国面临的将是灭国之灾啊!大王病倒了,王后可得拿主意啊!”

王后虽然是女流之辈,倒还有些见识,立即吩咐范蠡、文种,叫他们两人全权处理。

会稽山上,越军降下军旗,挂起白旗。

“越国亡了,争霸中的越国,将不复存在了。”夫差一阵狂笑。

“大王英明,恭喜大王!”伯嚭不失时机地给夫差送上一顶高帽子。伍子胥双手一揖,也表示祝贺。

范蠡只身来到山下,走到夫差马前,双手一揖说:“启禀大王,贱民范蠡叩见大王。”

夫差问道:“还有什么讲究?”

“贱民勾践病倒了,求大王恩准回乡养息几天,再听大王召宣入吴。”

“大王!”伍子胥骑在马上说,“勾践小儿不可轻信,鬼知道他又在耍什么花招?”

“煮熟的鸭子能飞吗?”伯嚭说罢,大笑不止。

“大王……”伍子胥又要阻拦。

“好啦!不要说了。”夫差大声说,“相国留下来,率一万精兵,押送勾践回京,一个月后,押送勾践入吴为奴。”

范蠡谦恭地说:“贱民谢大王不杀之恩!”

夫差大声说:“一个月期限,不可延误。”

“贱民知道,不敢有违!”范蠡仍然是小心翼翼地回答。勾践回京城后,一直躲在宫里不出来。范蠡和文种无奈,只好求见王后,询问勾践的病情,并说一个月的期限转眼就过去了,大王应该振作起来,抓紧时间,对朝中事务作一番安排,同时还要做得不露声色,免得引起伍子胥的猜疑。王后叹了口气说:“大王自幼在先王的庇护下生活,突然遭如此大的打击,一下子不知所措。眼前又要入吴为奴,生不如死,他承受不起呀!”

“事已至此,还得向前看,不能倒下啊!”范蠡担忧地说。

正在这个时候,勾践从里面出来了,没精打采地坐下后,问道:“范蠡,寡人问你一句话,你可要如实回答。”

“大王有什么话,请讲!”

“你是楚国人,寡人并没有给你什么,你为何要替越国拼死效命?”

范蠡一愣,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他没有想到,勾践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

“大王……”王后也有些疑惑不解。

“别……别打断寡人的话,让范蠡自己说。”

“大王!”范蠡不假思索地说,“臣是楚国人,在楚国有心报国,却无用武之地,到越国来,名义上是帮助越国,实际上还是助楚。越国强大了,吴国就不敢贸然侵犯楚国。”

“现在,越国完了,你的目的不是化为泡影了吗?”

“大王,臣不敢言功,可臣知道,越国并没有亡,越国仍然在,大王仍然在。”

勾践摇摇头。“范蠡既然投奔越国,就生为越国臣,死为越国鬼,誓与越国共存亡。”

“好吧!”勾践无奈地说,“好死不如赖活。”

范蠡见勾践终于答应了,立即建议:“请大王立即召集群臣开会,处理善后事宜。”

勾践入吴为奴,有两件事情必须解决:一是挑选一位忠心耿耿之人随驾入吴;二是安排一个得力之人留守京师,负责处理国事。

入吴为奴,有很大的风险,能不能活着回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能够活着回来,其间所要经历的磨难,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

别看越国国小民弱,勾践刚愎自用,可他手下的几位大臣都是好样的,人人都表现出足够的勇敢和忠心,争着要跟随勾践入吴为奴。大夫诸稽郢争得最凶,最年轻的大夫计倪也不甘示弱。

勾践见几位大臣争着随自己冒险入吴,心里感到一丝暖意,可到底挑选谁,一时却拿不定主意,便想先把留守的人选确定下来。他首先想到了范蠡,于是命范蠡留守京师,处理国事。

“大王,留守京师,你还是安排他人吧!”

“为什么?”勾践非常吃惊。

“臣不能接受这个命令!”

“你敢抗命?”“不是这样!”范蠡拜道,“我以为,驰骋疆场,率兵作战,上大夫文种不如我;处理国事,安抚百姓,我不如文种。大王将国事托付给上大夫文种,我跟随大王入吴,侍奉大王。”

范蠡的话,不仅让勾践感动得几乎掉下了眼泪,也让文种激动不已。陪同勾践入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需要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和过人的智慧,他既感慨范蠡挑选了一件最危险的任务,同时也深知自己不一定有那个能耐。

于是,勾践将国事托付给文种,命范蠡陪同自己入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