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卷三【7 / 8】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发鸠山,山上生长着大量的柘树。山里有种鸟,样子像乌鸦,长着花斑脑袋,有白色的嘴巴和红色的脚爪,它的名字叫精卫,这鸟的叫声就是自己的名字。精卫本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于是她变成了精卫鸟,常衔回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漳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注入黄河。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浊漳之水。

【译文】

再往东北一百二十里,有座少山,山上出产金属和玉石,山下出产铜。清漳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注入浊漳水。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译文】

再往东北二百里,有座锡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出产磨刀石。牛首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注入滏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译文】

再往北二百里,有座景山,山上出产质地优良的玉石。景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南注入海泽。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译文】

再往北一百里,有座题首山,山里出产玉石,到处是石头,但没有水。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1),其草多芍药、芎(2)。洧水出焉(3),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鳠、黾(4)。

【注释】

(1)栒(xún):树名。

(2)芎(xiong qióng):川芎一类的药材。

(3)洧(wěi)水:古水名,即今双洎河。

(4)鳠(hù):鱼名,类似鲇鱼。黾(měng):一种小型的蛙类,呈青色。

【译文】

再往北一百里,有座绣山,山上有玉石和青玉,山里的树木以栒树居多,草类以芍药、芎居多。洧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注入黄河,附近的水里有鳠鱼和黾蛙。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译文】

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有座松山,阳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北注入黄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溹水出于其阳(1),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水出于其阴(2),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泜泽。

【注释】

(1)溹(suò)水:水名。今河北临城西南有溹水。

(2)泜(zhi)水:水名。今名泜河。

【译文】

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有座敦与山,山上不生长草木,蕴藏着金属矿和玉石。溹水就从敦与山的南边山脚发源,之后向东注入泰陆水;泜水从敦与山的北边山脚发源,然后向东注入彭水。槐水也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注入泜泽。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译文】

再往北一百七十里,有座柘山,山的南边出产金属和玉石,山的北边出产铁。历聚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北注入洧水。

又北三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礨石(1)。敞铁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大泽。

【注释】

(1)礨(lěi)石:大石。

【译文】

再往北三百里,有座维龙山,山上出产碧玉,山的南边出产金子,山的北边出产铁。肥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注入皋泽,水里有很多大石头。敞铁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北注入大泽。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

【译文】

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有座白马山,山的南边盛产石头和玉石,山的北边盛产铁,这座山里还出产大量赤铜。木马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北注入虖沱水。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沱。

【译文】

再往北二百里,有座空桑山,山上没有草木,不论冬夏都有积雪。空桑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注入虖沱水。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1),其鸣自。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水(2)。液女之水出于其阳(3),南流注于沁水。

【注释】

(1)(dong):传说中的兽名。

(2)溇(lóu)水:水名。

(3)液女:水名。

【译文】

再往北三百里,有座泰戏山,山里不生长草木,到处遍布着金属和玉石。山里有种野兽,样子像羊,却只有一只角和一只眼睛,它的眼睛长在耳朵的后边,它的名字叫,这野兽的叫声就是它的名字。虖沱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注入溇水。液女水就发源于这山的南边,之后向南注入沁水。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之水出焉(1),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注释】

(1)濩濩(huò):水名。

【译文】

再往北三百里,有座石山,山里金属和玉石储量丰富。濩濩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注入虖沱水;鲜于水也从这山发源,之后向南注入虖沱水。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液水。

【译文】

再往北二百里,有座童戎山,皋涂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注入溇液水。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水出焉(1),东流注于河。

【注释】

(1)滱(kòu)水:古水名。在河北境内,宋代后其名逐渐废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