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八 集【3 / 44】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利衰称讥毁誉乐苦

如是一切诸法皆俱

于人之世间悉无常

有变易之法是无恒

具念之有智者知此

善观察为变易之法

于可爱之法心不动

于非可爱亦不得瞋

随着顺逆皆得消散

消灭而业已归于无

了知离尘无忧之位

若超越于有则正知

七 提婆达多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当提婆达多离去不久,世尊于此以提婆达多而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得,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得。诸比丘!心为八非法所蔽、所捕捉,提婆达多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于一劫不可救助。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提婆达多心为利所蔽、所捕捉,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可救助。……心为衰……于称……于讥……于敬……于不敬……于恶欲……于恶友所蔽、所捕捉,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于一劫不可救助。

诸比丘!如是心为八非法所蔽、所捕捉,提婆达多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于一劫不可救助。

诸比丘!比丘应须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诸比丘!依何义趣之故,比丘应制胜已生之利而住耶?……乃至……诸比丘!若不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则苦恼热烦之诸漏生;若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如是彼苦恼热烦之诸漏则不生。诸比丘!若[不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则苦恼热烦之诸漏生;若制胜已生之恶友而住,如是彼苦恼热烦之诸漏则不生。诸比丘!依此义趣之故,比丘应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应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是故,诸比丘!如是应学,曰:

‘我等应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如是[应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诸比丘!应当学。”

八 郁多罗

尔时,具寿郁多罗住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具寿郁多罗于此告诸比丘言:

“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得,友等!比丘应时时观察他得。”

其时,有毗沙门大王,因有要事而从北方行往南方。毗沙门大王闻具寿郁多罗在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为诸比丘说法,谓:“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得,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得。”

时,毗沙门大王譬如力士伸展曲腕或弯曲伸腕,[迅速]隐没于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而出现于三十三天。时,毗沙门大王往诣帝释天座前,至已,白帝释天言:

“尊者!知耶?于此,有具寿郁多罗在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为诸比丘说法,谓:‘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自得……他得。’”

时,帝释天譬如力士伸展曲腕或弯曲伸腕,[迅速]隐没于三十三天,而出现于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陀缚阇梨迦村具寿郁多罗之前。时,帝释天往诣具寿郁多罗之座前,至已,礼敬具寿郁多罗,却立一面。立于一面之帝释天白具寿郁多罗言:

“大德具寿郁多罗为诸比丘说如是之法,是真实耶?谓:‘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自得……他得。’”

“诚然,帝释天!”

“大德!此为具寿郁多罗己之语耶?或为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之语耶?”

“帝释天!然者,我当为汝叙说譬喻。于此,有一类智者,依譬喻而解所说之义。帝释天!譬如自村邑聚落不远有大谷聚,大众由此处以天平篮、笼、襜、掌搬运谷。帝释天!若有人往彼大众之前,如是而问,曰:‘汝等从何处运此谷耶?’帝释天!彼大众云何答为正答耶?”

“大德!若答:‘我等由谷聚而搬运。’则为正答。”

“帝释天!如是若有少分善说者,则此一切为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之语,我等或其余人皆依此而说。”

“是希有,大德!是未曾有,大德!所以具寿郁多罗作如是善说,曰:‘若有少分善说者,则此一切为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之语,我等或其余人皆依此而说。’

大德郁多罗!尔时,世尊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当提婆达多离去不久,世尊于此以提婆达多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自得……他得。诸比丘!心为八非法所蔽、所捕捉,提婆达多当堕于恶趣、地狱,而住于一劫不可救助。以何为八耶?

诸比丘!提婆达多为利所蔽……乃至……为恶友所蔽、所捕捉,当堕于恶趣、地狱,而住于一劫不可救助。

诸比丘!如是心为八非法所蔽、所捕捉,提婆达多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于一劫不可救助。

诸比丘!比丘应须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

诸比丘!依何义趣之故,比丘应制胜已生之利而住耶?……[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耶?诸比丘!若不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则苦恼热烦之诸漏生;若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如是则彼苦恼热烦之诸漏不生。诸比丘!若不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则苦恼热烦之诸漏生;若制胜已生之恶友而住,如是则彼苦恼热烦之诸漏不生。诸比丘!依此义趣之故,比丘应如是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是故,诸比丘!应当学,曰:

“我等当如是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诸比丘!应当学。’

一〇

大德郁多罗!于人中有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而此法门于任何者亦不止住。大德具寿郁多罗!当受持此法门,大德具寿郁多罗!当圆满此法门,大德具寿郁多罗!当护持此法门。大德!此法门者,是有义而为梵行之根本。”

九 难陀

“诸比丘!说及难陀,若谓:‘是善男子’,则为正说。诸比丘!说及难陀,若谓:‘是有大力者’,则为正说。诸比丘!说及难陀,若谓:‘是端正者’,则为正说。诸比丘!说及难陀,若谓:‘是爱欲重者’,则为正说。

诸比丘!此难陀不外是守护根门,于食知量,警寤而勉[进],成就正念正知,以能行圆满清净梵行。

诸比丘!此中,难陀所谓守护根门者,为如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