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39章 红袖碧鬟作了土,飞雪姗姗舞(7)【1 / 1】

武当翠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向太后见高骠欣然接受,内心遂也可安,既然众人皆以为然,便说“事已议定,就此行事,诸位意下如何?”

赵煦此时却是不十分乐意道“娘娘,煦儿已然成年,可独挡一面,可否让儿臣出力一番,以证力之可行也?”

向太后有些不悦道“煦儿乃是千金之体,不宜躬身历行,自古为君者,当大成于计谋,胸襟,气节,而不在执枪使棒,你且虚心向赵挺之和蔡卞等学习,待有大成则必为古今所称道,这家国天下的琐事就让我和诸臣代为操持。”其实向太后心里明白自己刚刚主政,这屁股还没坐稳,怎么就能让权给赵煦呢!也缘于赵煦并非自己亲生,其所行所愿皆不是自己关心的,所以她才不会顾忌赵煦的感受。可是赵挺之本已经为右仆射郎,此番一搭话,又成了太傅,哎!

然而这高台之下的众臣皆以异样的眼光看着向太后和赵煦,向太后方才明白这天下毕竟是赵家的,自己擅权也不能做的太明显,遂言“煦儿莫要急迫,为娘择日必为你举办亲政大典,你且与蔡卞和赵挺之学好治国之策,他日必将成为万乘之君也。”

不知道是赵煦好骗还是群臣好骗,大家居然就欣然接受了向太后这套说辞,然而在向太后这种强权之下,谁又敢反对呢,赵煦则可怜兮兮的相信向太后真的要择日将为其举办亲政大典,内心转而喜悦,于是痛快说道“既然如此,那娘娘可否准许儿臣提拔蔡卞与赵挺之,此二人常年躬身教学于太学府,任劳任怨,可是多年来二人皆领虚职,儿臣深受其教诲多年,念在其为国为君的份上,可否授其高职,以慰其行德。”

向太后听完说道“教授之职,本为太傅之本分,无谓于社稷,不可擅自论功行赏,要说可以论功行赏的乃是宰职,这才是六府之司。不过赵挺之和蔡卞俸禄可加,司职不可变。”向太后岂能不知赵煦乃是为了培植自己的心腹之人,虽然黄庭坚曾多次私下拜见赵煦,但其所作为皆是为了苏轼,只有蔡卞和赵挺之才是赵煦多年来可以依靠的人,赵煦如果再不为此二人争辩,那以后还有什么人可用。向太后深以为然,却不愿顺其之便。

赵煦听向太后拒绝自己的提议,内心转而不悦,遂语带气愤曰“蔡卞赵挺之二人皆有大才,却屈居于太傅之职,蔡卞文意斐然,其笔墨丹青更是横绝天下,赵挺之满腹经纶,治国之策论起来亦是头头是道,岂能不比这朝堂上的泛泛之辈强上百倍。”赵煦说的虽然夸张,倒也是实情,赵挺之蔡卞确实早已文才明于汴京之间,只是文能胜于其政能,所以大家都忘记了此二人的行政能力,故而此二人皆苦于没有合适机会从政,只能在太学府教授公子王孙读书写字。

向太后见赵煦要求的紧,遂也不好再拒绝赵煦的提议,可是又不想全然应承,转而向范纯仁及苏轼“既然我儿求之迫切,那苏子范纯仁可有空职可授啊?”

宰相范纯仁道,“目前此二人在朝中虚立,赵挺之为右仆射郎,却未行其事,皆因汴京城事未步入正轨,当下只有苏子速速开启新法(苏法),才可让汴京城入新的纪元。可是臣下只知赵挺之曾为王公幕僚,仅此而已,蔡卞却难寻其踪,不知当如何安排,参知政事尚有空缺,只怕苏子门生另有安排,莫不可令其也领此虚职,待观其后效再作商议。另外我朝中书舍人久不在位,赵挺之和蔡卞也可居之。”中书舍人掌管起草皇帝诏书的官职,但是赵煦作为皇帝九年间没有起草过任何一本诏书,故此职位空之已久。

其实现在最头疼的是苏轼职级不明,也与其放浪形骸的行为有关,大抵可认为是同参知政事,即为辅助宰相行事,一来一个蔡卞或者赵挺之即与苏轼平级,着实让众人极为不解,不解者都有谁啊,晁补之,黄庭坚,李格非,苏辙也。如果蔡卞,赵挺之为参知政事,即与苏轼平级,自然也比这些人高一个层级,实在是不满也。

范纯仁听到众人叽叽喳喳的议论,也知道为何,遂问赵煦曰“官家以为任谁为参知政事,谁为中书舍人也?”

赵煦与二人商议片刻后对范纯仁曰“吾将令赵挺之为参知政事,蔡卞为中书舍人。”

范纯仁应道“那可也,蔡卞为中书舍人,可自行于宫中领职,赵挺之则先在宰府兼领参知政事,可暂不用到岗,徐徐缓缓,可为上上策也。”

这样既让赵煦心满意足的认为自己的心腹之人终于在朝中履有要职,行事将大为方便。又让苏子等人不必过于忌惮赵挺之和蔡卞,因为赵挺之兼领的乃是虚职中的虚职。

现在朝中奇怪的职级安置真是让人汗颜。大宋欲行新法,主持者乃是苏轼,可是苏轼自打上次外放归来,朝廷未正式授予要职,不过是一个由众人簇拥的闲散之人,这变法真的能成功否?虽然高太后临终有言“行苏法”,却让范纯仁当宰,明言范纯仁要辅佐苏轼成法,可是这变态奇怪的人事安排也着实令天下人看不懂,前例王安石六府天宰都未能行法得通,这苏轼借力为“宰”的变法真能成功吗?让人难以置信!或许可以解释为高太后在保护苏轼,不令其强健的脑袋与众反对者对碰,以保全其身,这是用心良苦啊!明为保护,实则束缚,我看又是大宋的糊涂之策!

就这样,众人也不敢再作反对,就算是满意而归吧。

可是你看那文彦博那厮,下朝却现十分的恙状,估计命不久矣。

苏轼将新法策略书卷交于李格非收藏整理,然后众人各自还家矣!